近段時間,廣西酸嘢不斷刷屏,特別是在廣西三月三期間,多個明星名人在社交平臺上分享廣西酸嘢風味,讓廣西酸嘢火熱出圈,成為到廣西旅游的打卡美食。據報道,南寧平西夜市一家酸嘢攤一天能賣掉200公斤李果,浙江杭州西湖附近一家小品牌酸嘢店月營業額最高可達40萬元,某連鎖酸嘢品牌在全國開了百家門店,2023年營業額突破億元。由此可見,小酸嘢也能成就大事業,為文旅消費再添“一把火”,拉動地方經濟再上“一臺階”。
廣西酸嘢流派眾多,風味各有不同,梧州酸嘢以米醋腌酸為特色工藝,讓人回甘回味。如何讓更多人知道并享受到這份美味,是推動梧州小酸嘢成就風味大事業的第一步。酸嘢作為梧州傳統街頭小吃,是梧州街頭傳統文化構成的一部分,也是梧州“煙火氣”展示的“另一面”。因此,要把梧州酸嘢名氣打出去,關鍵還是要深挖梧州酸嘢發展的歷史及背后故事,豐富梧州酸嘢形象及內涵,同時要借助文旅融合發展的“東風”,依托開發新場景、新業態,融入梧州酸嘢文化元素,著力打造梧州酸嘢大IP,讓梧州酸嘢可觀、可嘗、可賞、可體驗。 梧州酸嘢特色工藝是區別廣西酸嘢其他流派的關鍵,要保證風味正宗,就需要特色工藝得到有效傳承,可以推動梧州酸嘢制作技藝納入非遺保護范疇,積極通過逐級申報非遺項目、逐漸完善非遺代表性傳承人名錄等措施,不斷加大保護力度;出臺市場主體扶持培育相關政策,大力指導、扶持梧州酸嘢依托“四店”(即城市首店、特色小店、老字號店、夜間店鋪)深入發展,著重招大引強,培育龍頭企業,推動上規發展,逐步樹立梧州酸嘢市場品牌;同時,鼓勵老師傅、“老字號”通過集體教學傳承、收徒拜師等方式,保障市場供應,激發創新活力。 梧州酸嘢事業做大做強的前提是做好產業大文章。一方面要加快酸嘢原材篩選、產品加工、儲運保鮮等關鍵環節標準制訂,逐步建成布局合理、指標科學、協調配套的產業服務標準體系,充分發揮產業標準對推動技術進步、發展服務、行業指導、產業優化的先導性作用。另一方面要積極推動梧州酸嘢抱團發展,對內搭建行業交流合作、政銀企對話等服務平臺,推動注冊梧州酸嘢地理標志證明商標,樹立梧州酸嘢區域公用品牌,提升消費市場影響力;對外可通過推動建立廣西酸嘢發展聯盟,借勢南寧酸嘢,聯動欽州、玉林等酸嘢,在更大范圍、更廣領域提升酸嘢知曉度和美譽度,帶動拓展梧州酸嘢發展新空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