梧州零距離網-梧州日報訊(記者 祝琳 歐蕾蕾 通訊員 劉捷)連日來,市疾病預防控制中心持續更新和發布登革熱疫情防控信息,提示我市登革熱傳播風險增大,提醒市民注意做好預防措施。10月24日,記者從市疾控中心了解到,目前我市登革熱疫情以廣東方面的輸入病例為主,本地有散發病例,未出現聚集性疫情,對比前段時間輸入病例稍有下降趨勢,預計11月上旬隨著氣溫降低登革熱流行趨勢將明顯下降。
市疾控中心傳染病監測科科長、主任醫師黃浩介紹,現階段我市的登革熱疫情是總體可控的。自7月份發現有廣東方面的輸入病例以來,市疾控部門采取滅蚊消殺、入戶宣教等一系列防控措施,有效降低了登革熱的流行風險,目前全市登革熱輸入病例已超20例,但由輸入病例引起的本地病例數保持在個位數、呈散發態勢,發病病例以輕癥登革熱為主,個別重癥病例經及時救治已趨于穩定。“值得注意的是,有個別病例涉及如學校等一些人員密集場所,更加需要加強病例排查和環境整治,減少蚊蟲孳生環境,以降低疾病傳播風險。”黃浩表示。
黃浩提醒,目前確認的引發登革熱的登革病毒依抗原性不同分為1、2、3、4四個血清型,感染一種登革病毒不代表對其他登革病毒免疫,并且預防和治療登革熱尚無疫苗和特效藥,主要以個人預防為主。“如人感染一種登革病毒之后,還有可能感染另一種登革病毒,而且二次感染發展成為重癥登革熱的風險加大。因此,感染了登革熱不能掉以輕心,早期識別和治療對預防重癥登革熱很重要。”黃浩說。
伊蚊(花斑蚊)是登革熱傳播的媒介,預防登革熱最關鍵、最有效的方法是防蚊滅蚊。黃浩說,隨著各地滅蚊行動加大,許多蚊子對常用的滅蚊藥物如氯氰菊酯等逐漸出現抗藥性,為保證防蚊滅蚊效果,減少藥物對人體和環境的影響,提倡市民采取物理方式科學防蚊滅蚊。黃浩表示:“建議以環境整治為主,室內室外同步滅蚊,家中安裝紗窗紗門、及時清理積水等,避免被蚊蟲叮咬感染疾病。市民還應提高自我保護意識,避免前往疫情高發區,減少感染風險。”此外,市疾控中心將繼續加強對登革熱疫情的監測和防控工作,及時向公眾發布疫情信息和預防指南,守護市民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