梧州零距離網-梧州日報訊(記者 陳益銘 通訊員 顏桂海)日前,在藤縣塘步鎮金板村陸基圓池生態養殖場內,一尾尾鮮活的鱸魚兒在池里游來游去,技術工人給陸基圓池上覆蓋一層黑色薄膜,讓它們適應新環境。廣西鄉村科技特派員吳建坤說:“這批20萬尾‘加州鱸’魚苗從四川省成都市省級水產良種繁育中心空運到梧州,要從技術上指導養殖戶做好魚苗培育、科學投喂和病害防控等工作。”
近年來,市農業農村部門致力于推進全市漁業轉型升級發展,圍繞漁業綠色發展目標,積極引導養殖戶調整水產品種結構,發展以“加州鱸”“桂花魚”等為代表的“一村一品”“一地一魚”特色漁業產業,既帶動養殖戶增收,又豐富市民“菜籃子”。
為進一步推動我市現代漁業提質增效,建立健全產業發展機制,我市大力發展稻漁綜合種養,推廣稻漁綜合種養產業。今年以來,我市重點做好督促龍圩區完成建設稻漁綜合種養基地項目,新增面積330畝。“我市還通過積極指導養殖戶在池塘生態養殖、稻漁綜合種養、陸基設施化循環水養殖等方面下足功夫,大力推進漁業轉型升級。”市農業農村局相關負責人表示,我市充分利用陸基循環水養殖環保高效的優勢,大力推廣陸基設施化循環水養殖模式(工廠循環水養殖、圓形池循環水養殖),解決水產養殖對池塘、水庫等自然水域的高度依賴和漁業養殖尾水處理問題,實現“一水三用”,促進魚類全年穩產高產。據統計,今年前三季度,全市水產品產量7.46萬噸,同比增長5%。
此外,我市還堅持把科技創新作為漁業發展的第一動力,市農業農村部門通過指導企業加快傳統育種模式向現代種業發展轉變,積極打造企業品牌,推動水產種業振興,促進現代漁業提質增效。截至目前,全市水產苗種突破14億尾,大幅降低了本地水產養殖戶對外地苗種的依賴,有效解決了價格高、質量差、品種亂、運輸難等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