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蒙山縣夏宜瑤族鄉學習踐行“千萬工程”經驗,以打造鄉村振興示范帶為主線,以鄉村振興“十百千工程”為抓手,堅持因地制宜、突出特色、分類實施,以產業發展、基層治理、帶農增收為重點,繪就一幅農業強、農村美、農民富的鄉村振興壯美畫卷。
聚焦產業發展,按下鄉村振興“加速鍵”
走進夏宜瑤族鄉食藥用菌產業示范園生產區,隨處可見繁忙的身影,運輸車井然有序地駛入園區等待裝貨,工人們埋頭苦干,認真地對制作完成的食藥用菌棒進行脫袋、打孔、裝箱,再將食藥用菌轉運到各大育菌房處。
“在大瑤山上有很多可利用、可開發、有價值的菌種資源……”畢業于華中農業大學的李萬偉,是土生土長的六洛村人。幾年前,在外打拼多年的李萬偉回到夏宜瑤族鄉六洛村,依托當地得天獨厚的生態自然環境優勢,創立廣西六洛生態農業科技有限公司,帶領村民發展食藥用菌產業。
在蒙山縣委、縣政府的支持下,該公司和附近幾個村集體聯合在六洛村投資600萬元建設了食藥用菌產業示范園,擁有7間標準化恒溫育菌房、3間恒溫出菌房。目前,蒙山縣食藥用菌的總產值達4000萬元,該示范園簽約生產訂單3000萬元。
聚焦基層治理,開啟鄉村振興“和諧號”
“禾倉片需要開展一次環境整治,清理河邊的垃圾極大影響美觀。”“村委附近道路會車不太方便,中巴、大巴也無法行車,我建議擴建公共道路……”夏宜瑤族鄉六海村村民群眾紛紛建言獻策。
今年以來,夏宜瑤族鄉結合鄉村振興“十百千工程”,一方面強化環境綜合整治,多渠道、全方位向群眾大力宣傳農村人居環境整治的重要性,發動各村組干部、黨員群眾、志愿服務隊、公益性崗位保潔員等群體,營造整潔干凈、文明有序的生活環境,共清理陳年垃圾、庭院雜物等40多噸,清理亂堆亂放50多處,整治占道經營30多處;另一方面補齊民生短板,推進10個“一事一議”項目建設,修建了村屯錯車道88個,停車坪20個,安裝路燈744個,全面提升群眾滿意度,實現鄉村真正凈起來、亮起來、美起來。
聚焦帶農增收,繪就鄉村振興“好錢景”
近日,走進蒙山縣夏宜瑤族鄉夏宜村瑤山雞養殖基地,精心選育的“三黃雞”與“花羅雞”在覓食嬉戲,基地負責人在雞棚里忙著給雞喂食換水,查看雞的健康情況。
“這里的土雞都以林間的蟲子、蚯蚓為食,輔以玉米粒和花生麩。”基地負責人李祖強表示,生態放養的土雞在粵港澳大灣區迅速打開市場,銷售價格為每公斤36元至46元,年產值達200多萬元。
這是夏宜瑤族鄉推動鄉村振興“十百千工程”帶動農民增收致富的生動縮影。近年來,夏宜瑤族鄉重點發展茶葉、油茶、食藥用菌等種植業和山地雞、鵝、泉水魚等養殖業,以特色產業為載體,帶動群眾增收致富,繪就鄉村振興“好錢景”。
“下一步,我們將持續大力實施鄉村振興‘十百千工程’,不斷為民辦實事、做好事,進一步提升群眾的參與感、獲得感、幸福感。”夏宜瑤族鄉黨委書記蔣慶龍說道。
(潘鈞如 韋春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