梧州零距離網-梧州日報訊 “我們持續改良傳統稻漁綜合種養模式,實現稻漁共生、穩糧增效……”近日,在龍圩區龍圩鎮“黨員進黨校”專題培訓班上,念村村駐村工作隊員段麗梅正在為學員們講解稻魚綜合種養經驗做法。像這樣的培訓,龍圩鎮今年共舉辦8期,培訓黨員480多人。
這是我市持續深化“黨員進黨校”行動的生動實踐。近年來,我市立足基層實際,持續深入開展“黨員進黨校”行動,探索采取集中輪訓、沉浸實訓、問需送訓模式,推動黨員參與學習培訓,切實提升黨性修養和履職本領,鍛造一支充滿活力的先鋒隊伍,為推動地方高質量發展聚力賦能。
突出全員教育
組織“集中式”輪訓
我市在推進“黨員進黨校”行動中,圍繞全員輪訓目標分類施策,確保各領域黨員有時間、有精力參與學習培訓,堅持把黨性教育和理想信念教育貫穿黨員教育培訓全過程。
一方面,我市精心設計課程,將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作為“黨員進黨校”各類培訓班次的首課、主課和必修課,推動黨的創新理論學習走深走實,并聚焦農村、社區、機關事業單位、大中小學校等各領域黨員學習需求,靈活設置培訓課程,結合實際設置專題授課、研討交流、現場觀摩等環節,讓黨員有思考、有交流、有互動。另一方面,我市采取“市級重點培訓、縣級普遍輪訓、基層黨委兜底培訓”形式,分級分類開展教育培訓。
今年以來,結合“農村黨員大培訓”、“兩新”領域“成長·活力”大培訓班等,我市共培訓黨員3.5萬余人次。
活用資源陣地
強化“沉浸式”教育
“通過實地教學,我們更加直觀地了解和感受革命先烈的堅定信仰及為國為民情懷,很受觸動。”近日,萬秀區城東鎮黨員韋秀梅在參加鎮機關黨支部組織的黨員教育培訓實地參觀中共廣西第一個農村支部紀念館時,激動地說道。
近年來,我市在全市打造中共梧州地委·廣西特委舊址陳列館等市級黨員教育培訓示范基地15個,引導各級黨組織深入紅色教育基地沉浸式上黨課、悟初心。
同時,我市把大同酒店舊址等43處黨史教育基地作為“黨員進黨校”陣地,開展黨課學習,組織黨員沿著10條“紅色研學”路線實地接受愛國主義教育熏陶。此外,我市依托各級黨校、黨群服務中心陣地、“騎樓大講堂”等,持續開發“紅色黨課”“綠色黨課”“共融黨課”,將“黨課開講啦”“學習身邊榜樣”等活動貫穿于培訓實踐課程。年內,各級黨組織開展各類“沉浸式”學習教育活動210多場次。
結合實際需求
開展“點對點”送學
“我們在這里‘點單’上了4節課,大家聽得很認真,效果很不錯!”近日,在市黨群服務中心參加單位舉辦的“黨員進黨校”培訓班學習的市產投集團黨委委員、副總經理劉顯培說道。
為增強黨員教育培訓針對性,我市在市縣兩級黨群服務中心開展“點單”送學活動,邀請市委黨校教授、黨建工作專家等作為常駐講師,采取“單位點單—中心派單—講師授課”模式針對性授課220余場次,讓廣大黨員坐得住、聽得懂、有效果。
針對流動黨員參加集中培訓不便的實際,我市各鎮村黨組織利用外出務工流動黨員重大節慶日返鄉契機,開展流動黨員春節“返鄉訓”6200余人次;針對老黨員、行動不便黨員學習需求,采取“1+1”或“1+N”送學送教模式,組建黨員志愿者開展“送學上門”行動。同時,我市結合牛娘戲、下俚歌、采茶戲等地方傳統文化開發富含地方特色的教學課程,以巡演、義演形式送學進村、進社區,讓黨課教育更接地氣、更聚人氣。(劉國穩 盤丙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