梧州零距離網-梧州日報記者 姚藍婷 通訊員 張諱 吳傳戈
良好的營商環境是經濟發展的“孵化器”和“推進器”,而優化營商環境的一個關鍵突破口,就是高質量推進行政審批制度改革。
近年來,我市按照“審批服務圍繞項目落地轉、政務服務圍繞營商環境轉”的思路,以“梧優辦”政務服務品牌為引領,緊緊圍繞企業需求和群眾期盼,全面推動全市行政審批制度改革,“簡”出高效率、“放”出新活力,推動營商環境持續提升。
審批制度改革立體推進“簡”出高效
“我在市住房公積金管理中心業務窗口只提交了一套辦事材料,就辦好了住房公積金貸款和后續預抵押轉正式抵押兩項業務,辦事效率真高?!比涨?,市民朱先生體驗到了辦理業務時的高效與便捷后,不禁連連稱贊。
住房公積金貸款和不動產抵押登記“一次辦好”是去年我市深化“高效辦成一件事”改革推出的聯辦事項之一。據市行政審批局政務協調與監督科相關負責人介紹,我市聚焦企業和群眾辦理需要,堅持把“高效辦成一件事”作為優化政務服務“一號工程”,現已累計實現辦件超8.9萬件。
除了推動“高效辦成一件事”走深走實,我市還積極對標先進,在審批上做減法。全市政務服務部門開展“三減一提升”專項行動,全周期優化審批流程,實現全市876個政務服務事項共簡化1382項申請材料,427個政務服務事項共精簡798個審批環節,1729個事項辦理100%達到全區最優水平,全市421個事項承諾提速率達到或超過粵港澳大灣區先進水平。
不僅如此,我市在全區率先出臺《梧州市政務服務事項特別程序管理辦法》,首次明確公布特別程序承諾辦結時間,對全市政務服務事項的實施程序、操作流程等進行規范。
聚焦改革所向,我市持續完善“跨省通辦”發展體系,與5省11市簽訂合作協議,實現2963個“跨省通辦”事項在梧可辦,梧州市本級574個“跨省通辦”事項在粵港澳大灣區城市可辦。我市還在全區率先全面應用泛珠跨域通辦支撐系統,100%認領廣東省政務服務“跨省通辦”事項共1492項,更好地滿足企業和群眾異地辦事需求。
優化服務質效便企利民“加”速發力
“多虧承諾即開工的利好政策,項目在簽訂承諾書的當月就實現開工,部門后續的服務也很周到,相關審批手續進展順利?!蹦戤a50萬噸再生鋁合金高端智能化產業項目聯系人許先生開心地說。這是我市行政審批部門優化審批程序,服務保障重大項目落地的一個生動例子。
項目快速落地,正是源于我市推行“承諾即開工”改革。我市堅持打好“承諾辦+并聯辦+快審快批”組合拳,去年以來,“承諾即開工”改革累計推動278.93億元共17個項目直接落地,為113個項目提供審批“全景圖”精準服務,278個工程建設項目、687件審批件實現并聯審批。
惠企政策的兌現,是助企紓困、激發市場主體活力的重要抓手。我市大力推動政策紅利及時惠及市場主體,在全區率先依托廣西惠企惠民政策兌現平臺實現惠企政策免申即享。去年以來,我市已梳理拆分惠企政策71項、“免申即享”政策事項19項,推動66家企業通過惠企惠民政策兌現平臺完成申請,16家企業享受免申即享服務,共計兌現獎補資金1468萬元。
我市還在全區率先開展增值服務改革,在市政務服務中心設置包括企業開辦功能區、項目報建功能區、不動產登記功能區、綜合功能區在內的增值服務專區,梳理形成增值服務事項清單,涵蓋重大項目管家服務、數字支付服務等增值服務108項。
除此之外,我市在全區第一批啟動“我陪群眾走流程”活動,推動“10+X”(10名“政務服務體驗官”+X名現場辦事群眾)“雙向互動”,并設置“辦不成事”反映窗口,搭建便捷高效的訴求反映和求助渠道,把“辦不成的事”從“能辦”向“好辦”轉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