梧州零距離網-梧州日報訊(記者 陳益銘)近日,有市民向本報反映,稱在萬秀區蝶山二路、市教工幼兒園京梧分園、市紅十字會醫院北門附近等地,兩輪電動車充電樁的安裝位置距離居民區、人群聚集場所太近,引發了安全擔憂。為此,記者實地走訪了這些地點。
在萬秀區蝶山二路25號附近一處共享充電樁站點,記者看到,充電樁距離商鋪的門口僅有幾米。 記者 陳益銘 攝
2月21日,記者來到蝶山二路25號附近一處共享充電樁站點,記者看到,充電樁距離商鋪的門口僅有幾米。不少市民表示,雖然充電樁的設立為他們的兩輪電動車充電提供了便利,但充電樁距離住宅區太近,讓他們感到不安。“晚上充電的時候,如果有什么意外情況,真的很擔心會影響安全。”市民張先生說。
同樣的情況也出現在市教工幼兒園京梧分園、市紅十字會醫院北門附近的充電樁站點,記者看到,這些充電樁安裝在人行道旁,與住宅樓、商鋪等建筑物的距離較近。有市民表示,一旦充電樁發生故障或兩輪電動車在充電過程中起火,后果將不堪設想。
針對市民的疑慮,市消防救援支隊的工作人員表示,電動車停放充電場所應當按照公共建筑、商業街區、住宅小區或者公共區域電動車停放容量設計,合理配備充電設施;安裝位置應遠離易燃易爆物品,并確保與建筑物保持足夠的安全距離,防止發生火災等意外事故。目前,市消防救援支隊已將電動自行車存放、充電管理列入常態化防火巡查內容,依托“街長制”團隊,定期對老舊小區、村(居)民自建房連片區域、背街小巷等進行電動自行車消防安全綜合整治。
市政協委員譚勇建議:隨著電動車的普及和充電需求的增加,兩輪電動車充電樁的建設和管理已成為城市管理中不可忽視的一環。相關部門應繼續加強監管和指導力度,確保充電樁安全、便捷、高效運行,為市民提供更加優質的公共服務。在制定充電樁建設規劃時,應充分考慮居民區的分布情況和市民的實際需求,合理規劃充電樁的選址和數量;加強與社區居民的溝通和交流,聽取他們的意見和建議,確保充電樁的建設能夠更好地服務于市民,并保障他們的安全;定期對充電樁進行檢查和維修,確保其正常運行并消除潛在的安全隱患。市民在使用充電樁時應增強安全意識,遵守使用規定,共同維護公共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