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4月24日召開的2025年二季度全區經濟發展調度會上,自治區黨委書記陳剛肯定了梧州在重點產業招商、重大項目建設、推動循環經濟發展等方面取得的工作成效,進一步堅定了梧州推動高質量發展的信心和決心。 人到半山不停步,船到中流當奮楫。今年一季度,全市經濟延續了穩定較快發展的態勢,地區生產總值同比增長6.8%,增速保持在全區第一方陣,不僅實現了“開門紅”預期目標,同時也為實現全年預期目標奠定較好基礎。當前,加快經濟高質量發展是全區經濟工作的“主旋律”,在高質量發展新賽道上,梧州怎么跑?如何跑出加速度?這是全市各級各部門以及廣大干部必須回答的時代考題。 我們必須清醒看到存在的問題短板,準確把握發展大勢,在統籌“時”與“勢”中搶抓機遇,在應對“危”與“機”中主動出擊,保持發展定力、增強發展信心,看準了就抓緊干,在一季度打下的良好基礎上,爭分奪秒、加壓奮進,以更大力度、更快節奏、更實責任、更嚴作風,以戰斗姿態搶抓二季度,為完成全年目標任務奠定堅實基礎。 2025年是“十四五”規劃收官之年,也是“十五五”規劃布局之年。收官就是決戰,布局就是謀篇。全市各級各部門要迅速把思想和行動統一到黨中央、自治區黨委關于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部署要求上來,聚力市委、市政府的工作重點,把心思和精力集中到抓項目、擴投資,優服務、促招商,強調度、增質效上來,樹牢“實干為要、創新為魂,用業績說話、讓人民評價”的鮮明導向,全力以赴完成全年高質量發展的目標任務。 乘勢而上鼓干勁,精準發力抓落實。工業是穩增長的“壓艙石”,實體經濟是基本的“家底”。我們要堅持“大抓工業、抓大工業”的理念,持續培育壯大實體經濟,積極擁抱人工智能時代,加快構建梧州特色現代化產業體系,延續梧州工業發展脈絡,持續在抓工業強產業上下功夫,全力實施產業鏈招商、重大項目建設、培優育強企業、數智賦能產業、工業降本增效和要素保障等六大攻堅,力爭今年全市規上工業總產值達2100億元,努力實現“再造一個工業梧州”目標。 西江奔騰千帆競,東風浩蕩萬象新。全力奮戰二季度,必須搶抓機遇。時來易失,赴機在速。2025年,國家新增地方政府專項債務限額為44000億元,比上年增加5000億元,主要用于投資建設、土地收儲和收購存量商品房等;發行超長期特別國債1.3萬億元,主要用于“兩重”項目、設備更新和“以舊換新”等,有利于擴大內需和鞏固經濟回升向好態勢。在自治區層面,先后出臺了《廣西“人工智能+制造”行動方案(2025-2027年)》、統籌支持工業振興專項資金(先進制造業集群項目)等政策措施,可以說是利好政策持續發力,助推經濟發展的積極因素不斷累積。這些政策支持力度之大、覆蓋面之廣、含金量之高前所未有,為我們帶來了重要機遇、重大利好。我們要搶抓機遇,高質量儲備、招引、推進一批重點項目,激發經濟增長新動能。 當然了,我們還要實施好作風建設主題年行動,推動各級各部門和黨員干部動起來、統起來、嚴起來、比起來,激勵全市上下在高質量發展中爭先進、創一流、當標桿。各級領導干部要進一步強化創先爭優意識,擼起袖子、撲下身子、沖在一線,推動情況在一線了解、問題在一線解決、決策在一線落實、矛盾在一線化解、能力在一線提升,為全力打贏二季度攻堅戰提供堅強保障。 愈是風雨愈向前。奮戰二季度,實現“雙過半”,我們必須有這個信心和底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