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載嶺南郡,萬古山水茶。如何把歷史茶韻轉化為富民的“茶經濟”、鄉村振興的“新動力”,市委、市政府一直在努力探索,并取得了不菲的成績。 日前,梧州六堡茶產業發展再傳捷報: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主管的《中國品牌》雜志發布2024中國地理標志農產品區域公用品牌聲譽評價報告,梧州六堡茶以品牌聲譽838.55的得分,入選中國農產品區域公用品牌聲譽百強,成為廣西唯一上榜茶類品牌。 這個成績的背后,是梧州六堡茶產業在2024年的逆勢上揚:全市茶園面積突破40萬畝,年產六堡茶近4萬噸,綜合產值250億元,梧州六堡茶區域公用品牌文化力、品牌價值分別排全國第4位、第13位,獲評工信部傳統優勢食品產區和地方特色食品產業;六堡茶入選“一帶一路”地理標志品牌,首次通過中歐班列挺進歐盟。 而且,梧州六堡茶產業的發展,還帶動從業人數8.3萬人,受益村民達31萬人,在蒼梧縣這個六堡茶的核心產區,2024年茶產量達1.36萬噸,直接產值21.5億元,綜合產值達100億元,直接帶動茶農人均年增收超過3000元。 不僅如此,茶旅融合還為我市的鄉村注入新活力。例如,蒼梧縣的黑石山茶文旅綜合體項目覆蓋7個村,規劃建設5000畝茶園和茶倉,將茶文化體驗與生態旅游深度融合;又如,在蒙山縣夏宜瑤族鄉,標準化生態茶園帶動就業超500人,土地流轉租金年超40萬元,昔日落后山村變身“茶香瑤寨”。 從上述的數據和例子我們可以看出,梧州六堡茶產業從“養在深閨人未識”到“香飄萬里助振興”,大大推動了產茶地區的鄉村振興,為新時代鄉村振興提供了鮮活樣本。 從茶船古道的悠悠歲月,到鄉村振興的鏗鏘足音,六堡茶的故事仍在續寫。這片承載著千年文化記憶的葉子,正以產業振興為支點,撬動著全市鄉村發展的無限可能,為新時代“三農”工作提供著鮮活的“梧州方案”。當茶香浸潤每一寸土地,當產業激活每一個村莊,我們看到的不僅是一片葉子的經濟價值,更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在現代社會的創造性轉化與創新性發展。 因此,我們在2025年要全力推動茶產業提質升級,實施好茶園提質增效行動,力爭茶葉產量突破4.5萬噸,綜合產值300億元以上;實施好龍頭茶企培育行動,力爭規模以上茶企達20家;實施好品牌打造行動,推動六堡茶溯源體系項目建設,構建“公用品牌+核心區域品牌+企業產品品牌”三位一體的六堡茶品牌體系,力爭梧州六堡茶區域公用品牌價值超54億元。同時,我們也要發展六堡茶智能倉儲,建設智慧茶倉,辦好梧州六堡茶文化節、第二屆中國黑茶大會和“茶船古道新絲路”六堡茶行銷全球活動。 一枝一葉總關情。今天的梧州大地,正全力打造成為全國黑茶產業高質量發展示范區、全國鄉村振興產業樣板區以及廣西六堡茶產業核心區,茶葉已實實在在成為全市鄉村產業振興的“金葉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