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xiàn)在,不少年輕人日常以面包作為早餐甚至主食,并且熱衷于探索各種不同口味的新品面包。也有很多人認(rèn)為,相比面包,傳統(tǒng)的蒸制的饅頭才是更健康。那么,從健康和營養(yǎng)的角度來說,長期吃面包和長期吃饅頭,到底哪個更好呢?
做法不同風(fēng)味不同
面包和饅頭都是主食,它們主要的作用是提供碳水化合物作為身體的供能來源。在基本功能這一點上,它們二者沒有多大差異。它們的差異主要在于——
第一,面包是烤出來的,饅頭是蒸出來的。
第二,面包制作過程中,除了和饅頭一樣要用到面粉(通常是高筋粉)、酵母、少量鹽之外,還要用到牛奶或淡奶油、雞蛋、黃油或植物油、較多的糖等。如果面包是帶餡兒的,還需要用到相應(yīng)的餡料,如肉松、水果、果干、豆沙等。做法和基礎(chǔ)原料的不同,決定了二者的風(fēng)味不同。另外,添加的食材和餡料的不同,決定了面包和饅頭總能量的不同。添加了糖、黃油、植物油和牛奶或奶油等的面包,熱量通常要高于饅頭。
想控糖可以這樣選
在選擇面包、饅頭時,想要對血糖控制有幫助,建議大家遵循以下幾個原則:
1.選硬一點
無論是面包還是饅頭,口感質(zhì)地硬一點的,總歸比口感軟糯、入口即化的更不容易消化,血糖生成指數(shù)也就不那么容易升高。比如法棍、貝果、恰巴塔、堿水面包,都是硬質(zhì)面包,但要注意盡量選擇不額外添加有糖餡料(如豆沙、甜奶酪等)的上述面包。
再比如饅頭中的各種雜糧饅頭,或者沒有發(fā)酵充分的死面饅頭,都屬于口感較硬、較難咀嚼的種類。
2.選“雜”一點
選擇以全麥、燕麥、黑米、藜麥、南瓜等為部分原料加工的粗雜糧面包或饅頭,不僅營養(yǎng)更豐富,而且由于粗雜糧中富含膳食纖維,也能降低餐后血糖的波動,對控制血糖水平有幫助。
3.選“短”一點
挑選時注意看配料表和營養(yǎng)成分表,盡量選擇沒有夾心,原料簡單、配料表較短的面包或饅頭,以免攝入太多添加糖、油脂或其他食品添加劑。
(據(jù)新華網(wǎ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