梧州零距離網-梧州日報訊 近日,長洲區紅嶺街道綜治中心運用“網格+警格”的工作機制,成功調解了一起因暴雨積澇引發的車輛賠償糾紛,以實際行動踐行新時代“楓橋經驗”,有效維護轄區社會和諧穩定。
以往,群眾為解決糾紛矛盾總是“大事小事跑街道”,但因街道辦職能有限,涉及多個職能部門的調解工作只能“等協調”。如今,隨著長洲區綜治中心與紅嶺街道綜治中心合署辦公,借助多部門聯合常駐一處的資源優勢,群眾問題“等協調”的情況變為多部門“現場解”的新面貌。
6月10日,市民甘先生將車輛停放于一機動車輛檢測公司場地內待檢,不料遭遇暴雨導致車輛浸水受損,雙方因車輛賠償問題發生激烈爭執,矛盾一度激化。紅嶺街道龍新村網格員在日常巡查中發現線索后,立即上報至紅嶺街道綜治中心,中心迅速啟動矛盾糾紛多元化解機制,聯合屬地派出所、龍新村綜治中心成立專項調解小組,通過實地勘查、多方詢問,掌握事件經過。
在調解過程中,雙方仍各執一詞,互不相讓。調解員們秉持“公平公正、依法依規”的原則,一方面耐心傾聽雙方訴求,安撫當事人情緒,引導雙方理性表達意見;另一方面,從法律法規和實際案例入手,對雙方爭議焦點進行專業分析。經過3次面對面溝通調解后,最終促使雙方達成賠償協議,握手言和。
這起矛盾糾紛的成功化解,是紅嶺街道綜治中心高效運用“網格+警格”的一個縮影。近年來,紅嶺街道以綜治中心為依托,活用多方資源,構建起轄區“一站式受理、全鏈條化解”的矛盾糾紛調處模式,通過定期開展矛盾糾紛排查,建立臺賬動態管理,遵循“小事不出組、大事不出村(社區)、矛盾不上交”的矛盾化解原則,切實將矛盾化解在基層、消除在萌芽狀態。同時,紅嶺街道綜治中心還通過法治宣傳、“群眾有話說”等多種形式,提升轄區群眾法治意識和道德素養,從源頭上減少矛盾糾紛的發生。
下一步,紅嶺街道綜治中心將持續完善矛盾糾紛多元化解機制,強化部門聯動協作,不斷提升基層社會治理能力和水平,為平安長洲、法治長洲建設營造和諧穩定的社會環境。
(黃媚 農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