梧州零距離網-梧州日報訊(記者 姚藍婷 通訊員 麥好明)“這起糾紛拖了這么久,今天總算解決了!”近日,萬秀區綜治中心通過“專家會診”機制精準介入,成功推動一起牽涉多方的復雜道路糾紛取得突破性進展,當事人激動地說。
自深入貫徹中央八項規定精神學習教育開展以來,萬秀區將綜治中心規范化建設工作和學習教育相結合,充分尊重群眾意愿,傾聽群眾呼聲,以實實在在的糾紛解決成效,持續提升群眾的獲得感。
用心用情解心結
一把鑰匙開一把鎖,一個心結需一方良藥。萬秀區堅持開門教育,用心用情解開群眾心結,構建“區委統籌、政法委牽頭、部門聯動、鎮街落實”的工作機制,壓實“一把手”責任,建立“受理登記、分流交辦、跟蹤督辦、反饋回訪”全閉環運行體系,并推行“點單式”“聯合式”“邀請式”分級調處模式,高效提升矛盾化解質效。
具體而言,針對普通糾紛,萬秀區實行群眾“點單”、調解員“接單上菜”的精準服務;遇到疑難問題,啟動多部門聯動協作機制合力攻堅;涉及重大涉穩矛盾,則邀請專家開展“會診”靶向破解,確保每一起糾紛都有回音、每一件事項都能落實。
萬秀區還將解決群眾急難愁盼作為檢驗學習教育成效的關鍵,整合信訪、法院、檢察、司法等10多個部門資源,打造集信訪接待、矛盾調處、司法確認、勞動仲裁、指揮調度、法律咨詢、心理疏導于一體的“一站式”矛盾糾紛多元化解平臺,創新多元解紛機制,力求讓群眾“進一扇門、解萬般事”。
接訴即辦顯擔當
近日,居民陳大姐來到萬秀區綜治中心求助,事由是樓上防盜網安裝不當,導致雨水滲入她家。該中心接訴后,立即“吹哨派單”至街道、社區、司法所。調解員迅速行動,聯合物業溝通協調,當天便化解了這起鄰里糾紛。
萬秀區綜治中心采取“1+5+N”(政法委牽頭,法檢公司信常駐,N個行業部門和社會力量隨駐)和“常駐+輪駐+隨駐”模式,集中辦公、集成服務,形成“統一受理—分類流轉—依法辦理—閉環管理”的全周期工作體系,杜絕“衙門習氣”。對群眾的訴求,該中心暢通“線下+線上”渠道,全量受理,以最快速度響應解決,做到調解優先、司法斷后、監督跟進、信訪兜底。
萬秀區綜治中心運行以來,已高效受理矛盾糾紛40件,接待群眾180人,組織調解15次。
多元共治護民生
學習教育要見行見效,既要“正風”,也要“促行”。萬秀區推動力量下沉、服務前移,依托449個網格和466名網格員,充分發揮警格+網格融合優勢,變“問題找上門”為“上門找問題”。
社區民警、網格員深入千家萬戶、田間地頭,密切聯系群眾,主動排查矛盾隱患,做實做細民生服務,打通服務群眾的“最后一米”。
除此之外,面對基層治理共性問題和群眾心理健康需求,萬秀區將“一社區一心理咨詢師”服務體系建設作為“為民辦實事”的重要抓手,心理咨詢師深度融入社區,在調解糾紛、關懷特殊群體、危機干預中積極作為,將專業心理服務嵌入基層治理末梢,解民憂促實效。
萬秀區將走好新時代黨的群眾路線,辦好辦實民生實事,引導群眾辦事依法、遇事找法、解決問題用法、化解矛盾靠法,全面提升基層治理效能,托起群眾穩穩的幸福,讓中央八項規定精神在基層落地生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