梧州零距離網-梧州日報訊(記者 冼振宇)參加“養生”講座簽到能獲得免費雞蛋、遇到體驗店銷售員無微不至的“關懷”……這些看似好事的背后,可能隱藏著針對老年人的消費陷阱。
今年以來,市市場監管局執法人員多次走進社區開展特殊食品普法宣傳。圖為近日執法人員到萬秀區城南街道南中社區開展“守護‘一老一小’食品安全”主題普法活動 ,通過實物對比展示,生動講解保健食品“藍帽子”標志特征,保障老年人消費安全。邱碧英 攝
高價購買“三無”保健品
7月16日,家住萬秀區蝶山二路的陳先生在父親房間發現了一箱已開封的保健品,產品名稱寫著“還少丹”。仔細查看外包裝后,陳先生心頭一緊,該產品既無生產日期,也未標注有效期。“這是去年聽養生講座時買的。”面對兒子的詢問,陳老伯支支吾吾道出實情:“當時‘教授’說這個藥能治我的老毛病,買夠一定數量后才能享受優惠……”于是,陳老伯便花2000多元買了一箱保健品。服用兩盒后,陳老伯感覺身體的老毛病并沒有得到改善,就把那箱保健品擱置了。“平時看到一些關于老年消費陷阱的新聞報道,也會轉發給父親閱讀,讓他提高警惕,沒想到還是中招了。”陳先生無奈地說道。
這些陷阱要當心
據市市場監督管理局反壟斷與反不正當競爭科、特食科相關負責人介紹,近年來,老年消費騙局手法多樣,屢屢發生,包括打著“祖傳秘方”“包治百病”的旗號銷售“三無”產品;以“講座”“專家義診”為噱頭,夸大老年人健康隱患,現場找“托兒”購買高價“保健品”,制造產品銷售火爆的假象;以“免費送雞蛋”“免費旅游”“贈送體檢”等方式誘導老年人,逐步設套推銷高價產品并承諾退款,最后攜款跑路。
該負責人指出,老年消費者因身體衰老、疾病困擾,容易產生焦慮心理,急于尋求治療而輕信非正規醫療機構的“專家”。同時,年輕一輩因工作繁忙,忽略了對家中老人的關心,給不法分子留下了可乘之機。市市場監管部門提醒老年消費者,消費時要擦亮眼睛,應通過正規店鋪、超市等渠道購買商品,在購買保健食品時,要認準產品包裝上的保健食品“藍帽子”標志,科學選擇并按要求食用,切勿輕信朋友圈、微信群、不明小程序等來源不明的網絡信息。
及時收集資料并舉報
某羊奶粉店銷售的牛磺丸產品涉嫌夸大宣傳,在某保健品店銷售的“九味腎草”等7種保健食品抽樣檢驗均檢出西藥成分,部分產品非法添加西藥多達5種……近年來,市市場監管部門強化針對老年消費者詐騙案件的整治力度,查處了一批問題產品、打掉一批違法據點,并向公安機關移交相關線索。
為進一步打擊老年消費領域的欺詐行為,市市場監管部門正在全市范圍公開征集有關老年人藥品、保健品、養生理療產品、養生服務等涉嫌欺詐、虛假宣傳的問題線索,并呼吁廣大消費者在發現以上相關問題時,及時拍攝照片、視頻,收集宣傳資料,并通過12345、12315舉報電話提供相關材料,共同維護老年消費市場的健康秩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