梧州零距離網-梧州日報記者 陳益銘 通訊員 龐廣蛟
風吹千重浪,又是豐收時。
岑溪市廣袤的鄉村大地在豐收季煥發出蓬勃生機,處處洋溢著豐收的喜悅。田間,成熟的水果散發著誘人香氣,仿佛在訴說著成長的甜蜜;大棚里,嫩綠的蔬菜青翠欲滴,生機勃勃;畜禽養殖場中,牲畜家禽茁壯成長,陸續出欄。
近年來,岑溪市將推進現代設施農業作為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加快建設農業強市的關鍵舉措,大力實施設施農業現代化提升行動,通過強化科技支撐、政策扶持、項目帶動,不斷拓寬設施農業的應用邊界,推動設施農業從蔬菜種植向畜牧、水產、林果等多個產業全面擴展。
科技賦能 豐收滿倉
日前,清晨五時,岑溪市馬路鎮福塘村還籠罩在一層薄薄的薄霧之中,馬路福利家庭農場的菜農熟練地掀開蔬菜大棚的保溫簾,開始了新一天的工作。走進大棚,翠綠的生菜葉上掛著晶瑩的露珠,一壟壟整齊排列的上海青葉片舒展。這片占地192畝的蔬菜大棚群,宛如一片綠色的海洋,每日為周邊市場源源不斷地輸送著新鮮蔬菜。
“你看這茬菜心,昨天下午才摘了一批,今天又能挑揀出五十多公斤。”農場負責人一邊說著,一邊彎腰撥開菜葉,指尖輕輕觸碰葉片,感受著其鮮嫩的質感,“大棚里溫度、濕度都能精準控制,菜長得特別勻實。”順著他手指的方向望去,連片的鋼架大棚在田壟間延伸,棚內滴灌管道縱橫交錯,自動化卷簾系統正在緩緩運作。該負責人介紹,“這片大棚采用‘統一育苗、統一管理、統一銷售’的模式,僅辣椒、西紅柿、南瓜、菜心等品種,年產量就在50萬公斤以上。我們和周邊3個縣(市)的商超、農貿市場簽了直供協議,批發商來了直接打包青菜裝車,最短2個小時就能讓菜擺上貨架。”
蔬菜大棚的更新換代,是岑溪市農業逐步走向現代化的生動寫照。設施農業的發展,讓農業成為有奔頭的產業,在推動農村經濟發展、解決農民就業、實現農民增收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
今年以來,該市以岑溪市威隆蔬果科技有限公司、岑溪市水汶鎮頒祿果蔬專業合作社、岑溪市馬路福利家庭農場為代表,在園區內廣泛應用了一系列先進的種植管理技術——
育苗移栽、高壟覆膜栽培、溫濕度控制、遮陰網等技術確保了蔬菜生長環境的優化;防蟲網、黃板誘殺、病蟲害綜合防治等技術有效減少了農藥的使用;
配方施肥、生物肥料等施肥技術提高了蔬菜的品質;滴灌、膜下灌溉等節水技術實現了水資源的合理利用。
岑溪市農業農村局相關負責人表示,該市設施蔬菜的主要品種為引進種植的黃瓜、西紅柿、茄子、辣椒、豆角和家常葉菜等優良品種,產出果蔬以反季節生產為主,并達到了無公害綠色食品標準,最大限度地提高了經濟效益,促進了農民增收,截至目前,岑溪市共建成設施蔬菜基地48個,建成蔬菜大棚2165座。
智能管理 綠色發展
日前,記者走進岑溪市漢世偉食品有限公司三堡母豬養殖場,寬敞明亮的欄舍內,每頭豬都如同住進了“標準間”,舒適愜意。欄舍四周,各類先進的傳感器設備有序分布,時刻監測著欄舍的通風、溫度、濕度等關鍵指標。自動投料系統精準運作,根據豬的生長階段和需求,定時定量投放飼料。智能飲水裝置隨時為豬提供清潔的飲用水,整個養殖場實現了高度自動化和智能化管理。“現在,出欄生豬每頭純利潤比傳統人工養殖高30%。”岑溪市漢世偉食品有限公司相關負責人介紹道。
岑溪市作為傳統生豬養殖大縣,一直致力于推動生豬養殖產業的轉型升級。近年來,該市在現代化生豬養殖產業項目建設上嚴格遵循現代生態養殖標準。采用先進的固液分離技術,將豬糞轉化為優質有機肥,為農作物生長提供天然養分;對污水進行深度凈化處理,達標后用于果樹灌溉和發展養殖業,實現了糞污的綜合循環利用,走出了一條綠色發展之路。目前,岑溪市已逐步形成了以糯垌、歸義、南渡、岑城、水汶、三堡、馬路等鄉鎮為主要區域的優質商品豬產業基地。
“我們通過‘黨建+龍頭公司+村集體+產業基地’的模式,強力推進畜牧產業綠色生態有機標準化生產。”岑溪市農業農村局相關負責人表示,今年上半年,岑溪市生豬出欄35.31萬頭,家禽出欄1339.67萬羽,肉牛出欄2180頭,肉羊出欄3212頭,肉類總產量達到5.53萬噸,畜牧業綜合競爭力和可持續發展能力顯著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