梧州零距離網-梧州日報訊(記者 吳小華 通訊員 劉濤)當前,全球經濟不確定性增加,我市企業對此積極應對,展現出強勁韌性。據梧州海關統計,今年上半年,我市外貿總額達74.1億元,同比(下同)增長1.2%。其中,出口總額達21.7億元,增長4.1%;進口總額達52.4億元,與去年同期基本持平。
據了解,一般貿易為我市進出口主要形式。今年上半年,我市一般貿易進出口64.2億元,占同期我市進出口總額(下同)的86.7%;加工貿易進出口達9.3億元,增長10.5%;保稅物流總額達5568萬元,增長337%。
民營企業進出口占比超八成,國有企業大幅增長。今年上半年,民營企業進出口60.4億元,占我市同期進出口總額81.6%;外商投資企業進出口達11.9億元,下降1.03%;國有企業進出口達1.7億元,增長167.4%。
市場結構進一步優化,我市對東盟國家的進出口增長明顯。今年上半年,我市對“一帶一路”國家進出口達29.9億元,增長0.7%;對東盟進出口達7.1億元,增長24.3%,其中,對越南、馬來西亞、印度尼西亞分別進出口達2億元、2億元、1.1億元,分別增長7.5%、6.5%、89.9%。
部分原料中間品進口擴大,機電產品、農產品、文化產品為主要出口商品。進口方面,今年上半年,我市銅材、天然橡膠等生產原料分別增長24%、457%;集成電路、電容器等中間件分別增長33.8%、53.6%。出口方面,機電產品、文化產品出口總額分別達7.4億元、3億元,分別增長0.05%、43%。
今年以來,我市通過把質量監管延伸到農產品種植基地和加工廠,運用“原料風險監測+成品隨機抽檢+工廠(基地)規范管理”模式加強對農產品原料的監控,幫助企業對農藥、化肥及其他投入品的使用進行科學監測,在源頭監管、查驗把控等方面鉚勁發力;指導農業企業建立“種植—生產—包裝—銷售”全鏈條可溯源管理體系,做好全流程信息追溯,壓縮取樣送檢時間,第一時間出具原產地、植物檢疫等證書,為企業出口保駕護航。今年上半年,我市共簽發各類原產地證書1537份,涉及貨值達5.2億元,惠享金額達962.7萬元。
為助力企業深耕“一帶一路”沿線市場,我市持續優化口岸營商環境,深入推進智慧海關建設,開展“梧州港—南沙港蛇口港”內外貿集裝箱同船運輸、出口中藥材遠程查檢業務;運用“互聯網+”,幫助企業實現足不出戶、在線辦理注冊登記等業務,業務辦理時長平均壓縮了1.5個工作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