梧州零距離網-梧州日報訊(記者 姚藍婷 通訊員 伍穎琪 劉釗夏)“幾年前我給大寶辦入學手續時,前前后后跑了好幾個部門。沒想到這次給二寶辦理,全程在線上填一張表單、交一套材料就輕松搞定了,真是太方便了。”說起教育入學“一件事”的便利,家長曹先生贊不絕口。
近年來,我市以“高效辦成一件事”為突破口,通過三級聯動、場景攻堅、服務升級等系列舉措,將改革“施工圖”轉化為群眾獲得感“實景畫”,為高質量發展裝上“加速引擎”。截至目前,全市“一件事”累計辦件超6萬件,群眾滿意度持續攀升。
三級聯動織密改革網
據了解,我市構建市本級、分中心、縣(市、區)三級聯動改革格局,形成“上級部署精準落地、本地創新特色突圍”的改革態勢。一方面,高效承接國務院推出四批總計42項國家級重點事項、26項自治區級特色事項,在水電氣聯合報裝、涉企增值服務等試點中積累實踐經驗;另一方面,立足本地實際推出26項創新“一件事”,建設項目快速開工、“免申即享”等舉措讓改革紅利直抵民生一線。
“一件事”是企業和群眾眼中的一個個完整的、集成的服務場景。圍繞企業和群眾辦事高頻領域,我市精準打造工程項目建設、民生服務領域、特定群體關懷、企業退出環節等四類特色場景,破解“多頭跑、反復跑”難題。
在工程項目建設方面,我市將建筑工程施工許可等5項事項整合辦理,全流程時限從52個工作日壓縮至6個工作日,提速88.46%,項目開工可提前兩三個月,市場主體投資活力持續釋放。
在民生服務領域方面,不動產類“一件事”實現“1小時辦結”,申報材料減少70%;網絡預約出租汽車駕駛員從業資格證最快2個工作日到手。
在特定群體關懷方面,漁業船員證書辦理事宜接入移動政務窗口,把“體檢+換證”的“一站式”服務送到漁民身邊;殘疾人證新辦、補貼申領等5項業務實現“指尖聯辦”。
在企業退出環節方面,我市大力整合8個部門事項簡易食品藥品經營主體注銷程序,時限從66天壓減至13個工作日,降低了企業與社會的制度性交易成本。
五項服務暖民心
改革不止于效率提升,更在服務溫度上下功夫。我市推出五大便民舉措,推動政務服務從“被動響應”轉向“主動感知”,從“辦成事”到“辦好事”。
“指尖辦”覆蓋高頻民生。依托智桂通平臺,我市醫保門診慢特病跨省結算惠及2.6萬人次,職工醫保家庭共濟服務27.8萬余人次;教育入學“一件事”辦理超10萬件,實現新生入學“少跑腿”。
增值服務延伸產業鏈。我市構建“1+2+10+N”增值服務體系,聚焦企業全生命周期需求,推出79項涉企增值服務,覆蓋資源循環等10條產業鏈,為43家企業提供51次精準服務。
線下窗口兜底有溫度。我市在政務大廳推行“前后臺聯動”機制,為尚未實現網上辦理的事項開通“綠色通道”,簡化人工審核手續,讓老年人、殘障人士等群體感受“慢服務”里的“快效率”。
體驗官機制促優化。我市連續3年開展“政務服務體驗官”活動,通過體驗官走流程、現場找茬等方式,推動8個主題事項迭代升級,近期正謀劃“開辦茶葉店一件事”等本地特色場景,讓改革更接地氣。
數智賦能提效能。我市探索“人工智能+政務服務”,通過智能核驗、智能填報、智能問答、智能幫辦等技術的應用,讓群眾辦事更便捷,實現“數據多跑路、群眾少跑腿”。
從工程項目加速開工到漁民“一站式”換證,從企業注銷“瘦身”到醫保結算“跨省通辦”,“高效辦成一件事”一項項具體實在、細致入微的服務升級,編織成便民利企的“幸福網”。下一步,我市將持續拓展改革深度與廣度,努力讓“高效辦成一件事”成為我市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鮮明注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