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江都市報記者 吳艷虹
????藤縣新慶鎮夏榮村是一個有山有田的好地方,交通也便利,但該村同時也是一個勞務輸出大村,90%的青壯力都已外出打工,缺乏勞動力成為村民脫貧的一個“硬傷”。
????為了補上這個短板,夏榮村的團委書記張英武想到一條路子:通過嘗試種植臺灣青棗、蜜柚等特色農產品,成立合作社,再利用國家扶持政策鼓勵貧困戶加入合作社,帶領大家增收致富。
????凡是種養都有風險,尤其是未有收成的時候,而在此之前,村里還沒人種過這些東西。但這些在張英武看來,不過當一回第一個吃螃蟹的人而已,“到底是虧還是賺,不嘗試過的話肯定不知道。”張英武說。
????6月28日,烈日當空,記者在夏榮村村委附近一塊寬闊的農田里見到了張英武,他正蹲在臺灣青棗的樹苗旁檢查果實的生長情況。
????“目前臺灣青棗共種了30畝,從今年2月份開始種植,生長期為半年,成熟后每個棗重約100克。” 張英武說,臺灣青棗的售價比較可觀,可賣3元/斤,過年期間價格還可以再賣高一點。按照正常情況估算,一畝能種45棵青棗苗,一棵苗一年能產出100斤果實,一年下來畝產青棗達1.35萬斤。
????雖然張英武還養有豬,但種植臺灣青棗和蜜柚都是頭一回。
????“我養豬已經有幾年了,不過賺不了什么錢,恰巧我的一個親戚在平南縣種植臺灣青棗三年了,前兩年虧了一點,預計第三年有10萬元的利潤,加之青棗的生長周期短、易打理,所以我也嘗試在村里種一下。” 張英武說,目前他已投入3萬元購買種苗和農藥,由自己家人幫忙打理,等進入棗樹開花的繁忙期后,他將聘請當地貧困村民幫助噴藥、施肥,保花、保果。
????盡管是頭一回,但張英武坦言:“我也考慮過虧損的風險,但凡事要做了才知道,不做的話肯定不能下結論。如果成功了,我就牽頭成立合作社,帶動其他青年返鄉創業、就業,共同為鄉村發展、貧困戶脫貧出力。”
????夏榮村第一書記許勁毅告訴記者:“貧困村的脫貧指標之一是成立合作社,但目前全村一個都還沒有,如果張英武的臺灣青棗種植成功的話,將起到示范帶頭作用。加之國家已經出臺了相關扶持政策鼓勵貧困戶加入合作社,貧困戶可3年免息免抵押最高貸款5萬元,每年每戶還可享受5%的分紅。成立合作社還可以大大降低獨家經營的風險性,減少成本,提高利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