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母文化”是龍文化在南方的典型體現。無論是歷史文化原因,還是民間文學的流傳,以及建筑和商業文化,都體現了西江流域民眾對龍母的崇拜,形成具有獨特的民俗民風的龍母文化體系。梧州向來享有“龍母故鄉”的美譽,但是,龍母文化在梧州的傳承和發展仍面臨一定的壁壘困境。前段時間,廣西桂學研究會考察團來梧調研時,其專家學者專門與梧州本土研究人員就龍母文化的研究進行了交流探討,為傳承利用龍母文化提供了不少值得借鑒的思路。
????壁壘:
????民眾認知不深,硬件規劃雜亂
????今年6月11日至6月12日是龍母誕期,它也是今年“廣西嶺南風情旅游文化周”一個特色活動。期間,共有3萬多名市民和游客紛紛慕名前往梧州市龍母廟參觀、祈福,參加系列民俗活動。不過,活動前的一項問卷調查,卻讓多年致力西江文化研究的梧州學者彭志創不禁皺了眉頭。他發現,隨機提問梧州本地居民和外來游客對梧州印象最具代表性的元素,答案基本上都不是龍母,也沒有西江,甚至很多北方來梧的朋友是首次知道龍母。
????彭志創作為梧州市歷史文化研究會副會長,經常深入各大社區進行歷史文化宣講。今年9月份,他在進社區活動中與部分長者交流“為何會敬拜龍母”時,其中一個長者的答案令他感到頗為心酸:“拜龍母能保佑中大獎,不用挨窮日子。”
????另一邊,梧州市歷史文化研究會會長毛廷貴把目光聚焦于龍母文化呈現的硬件載體上。他說,由于龍母文化歷史悠久,影響寬泛,因此全國多地都設有龍母廟。但是,相比之下,梧州龍母廟的規劃則相對雜亂。其中,存在新舊廟銜接不好,游客從入廟、進香、朝拜、游覽的線路不夠合理等遺憾。
????破局:
????豐富文化內涵,打造旅游品牌
????“關于龍母文化的學術研究,我們已經做得比較多,關鍵是后續如何將該文化轉化成經濟社會發展的強大推力。”梧州市志辦專家學者陳金源這句話,引起了在座許多廣西桂學研究會專家學者的共鳴。
????圍繞傳承利用龍母文化,廣西桂學研究會的專家學者與梧州本地的研究人員紛紛建言獻策。
????廣西桂學研究會副會長黃德昌說,為精準深入和系統地研究廣西地域文化,該研究會已劃分了五大文化區。其中,西江文化區這一“文化富礦”榜上有名。梧州的龍母文化作為西江文化區的重要一環,該研究會將從中原文化在西江流域的傳播與西江文化的形成,西江文化與珠江文化的相互交融與影響,本土龍母傳說及民俗、龍母文化的當代價值、傳承發揚龍母精神等多個方面進行深入探討,從而進一步豐富龍母文化內涵。
????梧州市政協學習文史委員會調研員曾強認為,龍母信仰分別體現了粵桂文化、壯漢文化和儒釋道三教的融合。因此,加強龍母文化傳承,要從西江流域經濟文化聯動開發的角度出發,不能“各自為政”。
????梧州學院副研究館員李凱旋認為,要結合龍母利澤天下的相關事跡將其大愛精神發揚光大,增強中華民族的向心力和凝聚力。
????另外,彭志創建議,梧州市可組織實施與龍母文化相關的科研課題項目,組建專家核心團隊對龍母文化進行專題研究;西江流域城市可依托西江城市聯盟和粵桂合作特別試驗區等載體深挖龍母文化,共同打造“嶺南風光”全球旅游推廣品牌。
????在打造旅游品牌方面,毛廷貴建議,有關部門要積極尋找新的開發商與合作伙伴。例如與深圳中旅集團全面合作,共同開發“龍母故鄉游”品牌線路,將梧州“嶺南龍都”的品牌做大做強,開發以龍母文化為主題的旅游線路,旅游點包括龍母太廟、云龍公園、系龍洲、藤縣龍母廟等。
????梧州市文物管理處副主任鐘美娟建議,可加大龍母文化旅游產品的開發力度,一方面開發旅游紀念品,在旅游紀念品開發中植入“平安”、“寬容”等文化元素;另一方面,設計推出相關的動漫產品、文化演出、音樂戲劇和繪畫作品等。此外,有關部門應結合梧州是龍母故鄉的特色進行宣傳推介,進一步提高市民和外地游客對龍母文化的認知程度。
????(西江都市報記者 龍天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