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江都市報記者 李玉瑩 通訊員 陳黎明
????精神衛生和心理健康問題日益受到市民關注。每年的10月10日是世界精神衛生日,今年的主題為“心理健康社會和諧”。心理專家指出,精神疾病的發病率呈現逐年上升趨勢,提高對精神疾病的認識,對精神疾病患者給予更多的理解尤為重要。
????有輕微抑郁情緒可自我調節恢復
????10月10日,針對梧州市精神疾病的發病情況,記者向梧州市第二人民醫院心理科主任陳波揚進行了解。陳波揚介紹,近年來,我國精神、心理疾病的發病率呈現逐年上升趨勢,年齡以20歲至50歲為主,而梧州市的情況也是如此,從今年到該院門診進行咨詢的市民來看,除了人數比以往有所增加外,還呈現出年輕化的趨勢。
????這些尋求心理咨詢的年輕群體,來自各行各業,其中還包括一些學生。陳波揚指出,一些中小學生由于性格內向、社交能力差,容易產生抑郁情緒,一部分可能會發展為抑郁癥。此外,這些年齡段的學生,其父母大多在事業上處于拼搏階段,容易對孩子疏于照顧,甚至孩子出現病癥后,父母仍不以為意。
????陳波揚介紹,抑郁癥分為輕度、中度、重度。其中重度抑郁癥臨床表現為悲觀厭世、自卑抑郁,會出現自殺的行為癥狀,需要進行藥物治療。中度抑郁的病情會持續較長一段時間,患者情緒低落、悲觀迷惘,盡管沒有自殺行為,但也需要接受心理疏導及藥物治療。
????“每個人都會有輕度抑郁,即抑郁情緒,屬于正常心理范圍,一般可以通過自我調節恢復。”陳波揚說,但如果已經伴隨睡眠障礙,食欲、體重下降,在早晨出現較為嚴重的情緒低落,這時人們就需要加以重視,及時進行心理咨詢,必要時需住院治療,切勿延誤最佳治療時期。
????對精神疾病患者給予更多關愛理解
????當今社會,人們承受的壓力越來越大,當產生心理疾病時,往往會認為自己只是情緒化,沒有加以重視,直到病情加重后,才意識到應該讓專業醫生進行診斷治療。此外,他人的偏見和歧視往往導致精神疾病群體被忽視,治療更為消極。
????陳波揚建議,從心理健康角度來講,一個人遇到壓力時,應盡量想辦法釋放壓力,如找朋友傾訴、進行戶外運動等。對于精神疾病患者,大部分人會認為要遠離他們,甚至誤解他們會有暴力傾向。事實上,并非所有患者都有暴力傾向。通過鼓勵暗示、平等交流等方式,可以幫助患者提升自信,重新認識自我。家人除了督促患者及時服藥外,也應該采取必要的防范措施,特別是對有自殺傾向的患者,要保證其周圍環境的安全,嚴密監護,及時送入醫院治療。
????目前,除了一部分精神疾病與遺傳因素有關外,許多精神疾病病因未明,大多會被認為是綜合因素造成。陳波揚表示,對于孩子,應該讓他們在和諧的環境下成長,有良好的心態,長大才能從容面對各種挑戰。社會也應該建立更為健全的心理干預和支撐體系,使得人們增強對精神疾病的認識,進一步關愛和理解精神疾病患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