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江都市報記者 楊淑華 通訊員 黃雁
25.3平方公里的岑溪城區,他們用自己的腳步去丈量;146公里的供水管網,他們用自己的耳朵去傾聽。
通過努力,岑溪市水利供水有限公司生產技術部測漏組有效挽回了岑溪市水利供水公司的水度損失,使得水管網漏失率大幅下降。
在這個班組中,組長覃立旺的測漏技術得到了眾人的認同。而這一身的本領,竟是他通過在一個個深夜里堅持練習練就的。
不征服漏點決不“收兵”
零點后,岑溪城區大部分的街道上只剩下路燈的光亮,人潮車流消散后的深夜顯得格外寧靜。這個時間點,大多數人已經熟睡,但對于覃立旺來說,卻是練習測漏技藝的絕佳時間。
“零點過后我才出動,如果時間太早,路上行人的腳步聲、車輛行駛產生的噪音都可能影響測聽,周圍的環境越安靜,檢測的情況就會越準確。”覃立旺將時間掐得很準,不早不晚,
測漏儀、聽桿、耳朵,是測漏的全部“裝備”。不過,測漏儀能檢測的范圍為100平方米,聽桿只能將范圍縮小至10平方米,若要精確漏點的位置,還是得靠一雙靈敏的耳朵。
剛開始從事測漏工作時,如果情況較為簡單,覃立旺一般能聽得出來,并探知到管道漏水的大致范圍。不過,若碰到復雜的問題,很可能會出現連指幾個地方,挖下去都找不到漏點的情況。冬季的寒冷和漫漫長夜并不是覃立旺最大的敵人,反復尋找卻找不到漏點,才最讓他懊惱,他說:“眼睜睜看著水漏掉,我會心疼。”于是,2009年,覃立旺定下一個目標——練就一對“順風耳”。從那年起,為了測漏,他成了一名“守夜人”。
深夜,覃立旺沿著地下管道的分布走向,一步三停,時不時趴下身去,耳朵緊貼地面,如雕像般一動不動。碰到難對付的漏點,覃立旺還會一連幾夜都“釘”在同一個地方,不征服這些漏點決不“收兵”。在覃立旺的記憶中,為了戰勝最“狡猾”的漏點,自己連續戰斗了六個夜晚。
功夫不負有心人,幾年過去,覃立旺終于練就了一身精準測漏的本領。從600毫米的粗管到25毫米的細管,從深埋地下一兩米到三四米,是否漏水、漏水程度如何,覃立旺一聽便知。
“測漏神探”義務服務市民
憑借著勤奮練習、總結經驗,以及一對靈敏的耳朵,覃立旺每年都能為岑溪市水利供水公司挽回損失。除了本職工作,覃立旺還義務為市民測漏。用戶碰上用水度數不正常,往往第一個想到的便是覃立旺,他已經成了市民公認的“測漏神探”。
“屋里所有水龍頭都關死了,水表怎么還在轉呢?”2013年,家住廣南路的嚴老伯將電話打到了岑溪市水利供水公司。了解情況后,覃立旺立即拿著測漏設備趕往嚴老伯的家中。
嚴老伯所居住的樓房共有5層樓,覃立旺沿著鋪設的水管,利用儀器仔細檢測后,將漏水范圍縮小在2樓。接著,覃立旺開始用耳朵聽,以確定“漏點”。在嚴家的廚房、衛生間和陽臺多次徘徊后,覃立旺指著衛生間內一塊寬30厘米的正方形小瓷磚說道:“漏點就在這下面。”
覃立旺將瓷磚鑿開后,果然看到了漏水點。水從水管漏出后,直接就排進衛生間的排水管里去了。“因為這是鐵管,所以還好找些。要是碰上PE管,這種管不傳導聲音,情況就要復雜些,但是只要堅持聽就一定能找出漏點。”覃立旺自豪地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