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騎樓大媽”在巡邏。
“是葉所長嗎,最近有形跡可疑的人光顧社區。”“好的,我盡快安排民警去了解,加強巡邏。”2016年12月初,梧州市公安局和平派出所所長葉江鋒接到群眾反映。反映情況的,是位于梧州“中國騎樓城”核心地段的居仁路“紅袖章”志愿者中今年56歲的梁阿姨。
目前,在梧州騎樓城像梁阿姨一樣參加社會治安群防群治的隊伍有100多人,這支“騎樓城百姓紅袖章”平安志愿者隊伍,當地的居民更喜歡叫她們“騎樓大媽”,成了一張“平安梧州”的名片。
筆者近日走進位梧州市河東區騎樓城的南中社區,零距離對話社區里的“騎樓大媽”。
感覺街巷中“騎樓大媽”的熱度
隆冬季節,位于國家4A景區的梧州騎樓城內,商賈云集、游人如織。筆者看見4名戴著紅袖章的“騎樓大媽”正在巡邏,成了騎樓城景區一道紅色的“風景線”,為騎樓城的平安和諧增添了熱度。
“退休后閑著沒事,出來和大伙一起走走巡邏心情感覺很歡愉”,陳阿姨笑呵呵地對筆者說。
南中街道辦黨工委書記張娜介紹,這些“騎樓大媽”來自企事業保衛部門、轄區巡防隊、社區等各行各業,有的是退休干部、治安志愿者等共有120余人,但在工作中他們卻是打破行業界限及職務高低,扭成一股繩,發揮著“騎樓大媽”第三只眼的作用,及時發現方方面面的治安隱患及問題,成了治安巡防員、情報信息員、安全檢查員、糾紛調解員、綜治宣傳員,成為群眾身邊的“保護神”。
2016年5月中旬,根據陳大媽的情報,轄區派出所民警抓獲了正在居仁路偷汽油的嫌疑人二名。
“有了這些紅袖章的‘大媽’在這里巡邏,我們在這里做生意安心、舒心!”在騎樓城旁邊的菜市場,做蔬菜批發的陳老板感受特別深。他說,以前經常有扒手光顧市場,顧客都少了很多。
“反正早上睡不著,我們6時多就到這里巡邏了,希望能用我們的‘溫度’為維護這里良好的治安貢獻點力量”,今年已經60多歲的“騎樓大媽”陳阿姨說。
“騎樓大媽”在人員構成上存在交叉,有人甚至可能是“身兼數職”,但龐大的群眾隊伍在社區里形成了一股有效的安防力量,轄區里時刻都會有警覺的眼睛,幫著警方觀察著一切可疑情況。如今,每天有“騎樓大媽”走上街頭,為居民群眾分發講解社會安全宣傳資料,為往來的游客提供咨詢和向導;她們走在小巷,成為社會治安防控工作的“觀察點、流動哨”,把一切可疑的線索、存在的隱患看在眼里,記在心上,并利用綜治E通手機第一時間向“一街一警”微信群或派出所舉報。據統計,2016年前11個月,騎樓城轄區刑事、治安案件與上年同比分別下降32%和150%,轄區安全系數大幅度提高。
觸摸“騎樓大媽”的溫度
“大媽,你能為我們一家人照個合影嗎?”“大媽,請問龍母廟怎么走?”“騎樓大媽”們不僅擔負起治安巡邏,還會主動為外地游客提供文明引導、環境保護、義務解說、困難幫扶等志愿服務,讓游客更好地領略騎樓城的神韻。
和平小區里住著2000余人,而熱心小區治安的居民多達近100多人。數量如此眾多的群眾力量,是如何發起成立的?民警陳嶺說,作為社區民警,他逢人必講,向大家宣傳群防群治、鄰里守望的精神。這些年在轄區民警的苦口婆心的宣傳中,這支“騎樓大媽”力量日益壯大發展,也為小區的小區平安貢獻了不容小覷的力量。
此外,逢年過節,民警都會登門拜訪轄區里的留守老人。每年中秋節,社區還舉辦中秋聯合會。民警對大家的關懷也換來了社區居民對治安工作的積極參與。
“騎樓大媽”不僅戴著紅袖章走在大街小巷,加強治安防治,還會“留守”在鄰里之間,當好社區網格的信息員、調解員。家住南環路61號的李大媽,上班時她是一名社區工作者,下班后她加入紅袖章,熱心地充當著鄰里間的調解員。2016年6月,樓上三樓的住戶在自家種植大樹,遮擋了樓下住戶的陽光,影響了樓下住戶的日常生活,李大媽知道后馬上入戶走訪進行調解,恢復鄰居好關系。
感受“騎樓大媽”的力度
“派出所嗎?一出租房經常有形形色色的男女出入……”2016年3月,根據梁大媽提供的情報,南堤派出所民警在一出租房把兩對從事嫖娼的男女抓了個現行。
“騎樓大媽”隨時關注著本棟樓宇流動租客的情況,一發現租客有異常行為即向公安反映,制止違法犯罪行為的發生。網格里的“騎樓大媽”充分發揮人熟、地熟、情況熟的優勢,及時收集掌握社情動態,助力平安建設。
“騎樓大媽”在街巷,在樓宇,也在商戶中。萬秀公安分局特巡警大隊長何山告訴筆者:隊員在轄區進行巡邏,總有熱心商家向他們反饋情況。位于大南路梧州照相館店員陳阿姨、五坊路豆漿館的馮老板,每逢見到巡警,便熱心向他們反饋社情動態,協助他們深入排查治安隱患、強化社會治安防控。商家信息的及時反饋,將社會治安防控體系延伸到轄區各個角落,為萬秀區的平安建設發揮了突出作用。
目前,“騎樓大媽”已經是實實在在出現在街頭路面的一支發現違法犯罪線索的重要力量。在重點街區里,“騎樓大媽”的身影已隨處可見,他們可能是商場超市里身穿制服的保安,可能是身穿志愿者服裝戴著紅袖標的治安志愿者,又或者僅僅是晨練遛彎買菜時所見的一個個平凡毫無特點的路人。“是鼠都會避貓,所以我們巡邏不能戴袖標。”這支隊伍也顯得格外神秘,或許他們只是在騎樓下乘涼的老人,或許是幾名一起晨練的大爺大媽,可一旦發現社區里有啥風吹草動,他們便會立即向轄區派出所民警反映。
在此基礎上,萬秀區警方組建了一支特巡警大隊,新增巡邏警務站、“騎樓大媽驛站”,配齊配強專職保安員隊伍,進一步織嚴織密街頭防控網絡。依托轄區監控平臺,強化24小時實時監控,實現視頻巡控“天網”與街面巡邏“地網”的有效銜接。2016年萬秀區第二季度、第三季度群眾安全感滿意度在廣西排第10名,全市排名第一名。
“騎樓大媽”還積極為轄區居民排憂解難,擔當治安巡防員、情報信息員、安全檢查員、糾紛調解員、綜治宣傳員,成為平安萬秀建設的重要力量。“魅力萬秀無邪教,騎樓城里游人多。凈化心靈我歌唱,韻染山城水都。”每當夜幕降臨,騎樓城里的珠璣廣場的群眾舞臺,“騎樓大媽”唱起了粵曲,用她們的熱心與善良給人民帶來和諧、帶來美好。這支社區文藝隊就是平安建設的宣傳員,她們用生動活潑的表演方式宣傳居家防范、法治好故事、反邪教等,傳播弘揚社會正能量。
梧州市萬秀區委常委、政法委書記張國輝坦言,除了100多名街頭“群防群治力量”的“騎樓大媽”,其實,還有成千上萬的“騎樓大媽”隱秘地居住在社區中,他們源源不斷匯集起的各類線索,成為警方工作中不容忽視的重要信息,讓眾多社區的居民平安感也逐步加強。張國輝表示,“騎樓大媽”很可愛,因為他們疾惡如仇,耳聰目明;平安建設離不開大家的支持和配合,不論是案件線索收集還是交通、消防、治安隱患排查,大家都可以來做“騎樓大媽”。
(李繼遠 林永雄 劉君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