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梧州日報訊(記者 陳可夫 通訊員 李燕霞)群眾養老、醫療有保障,發展生產脫貧才有堅實的基礎。去年,梧州市全民參保登記試點工作在藤縣同心鎮沙村率先開展以來,“第一書記”楊妮卡帶領村干部耐心走訪群眾,宣傳各項惠農政策,把困難群眾及時納入保障范圍,實現應保盡保。經自治區核驗,沙村順利脫貧摘帽。
????沙村村委駐地緊鄰藤縣埌南鎮至同心鎮三級公路,但下轄的22個自然村分布在山區,信息閉塞。楊妮卡發現,各項扶貧保障政策的宣傳普及存在盲區,加上村中大量青年勞動力長期在城里務工,家中的留守老人對子女的參保情況不了解,對新農合也不夠重視,共有41戶家庭因病因殘致貧,比重超過七成。
????為提高惠農及社會保障政策宣傳的針對性,楊妮卡自精準識別工作開展以來,用腳步丈量村情,走村串戶,對每個村屯進行認真細致的調研摸底,掌握群眾的家庭情況和脫貧意愿,并叮囑大家及時參保。“去年,村民李文桂沒有購買新農合中大病救助險被楊妮卡發現后及時補交,在今年的一次務工受傷治療中報銷得15萬元,大大減輕了家庭負擔。現在,全村群眾都踴躍參保。”村黨支部書記、村委主任陳漢金說。
????“對不在扶貧建檔立卡范圍內的農村低保家庭,政府會通過產業扶持、異地搬遷、生態保護、教育扶持、醫療保障、資產收益以及社會扶貧等政策,幫助大家實現脫貧。”近日,市政府印發《梧州市加快推進農村低保制度與扶貧開發政策有效銜接實施方案》,楊妮卡和村干部們繼續入戶宣傳相關政策措施,號召大家鼓足干勁參與發展村里的集體經濟齊致富。
????在鞏固去年扶貧產業開發的基礎上,楊妮卡今年繼續依托新成立的海旺生豬養殖合作社,爭取上級扶貧資金以及市人社局、武警梧州支隊等幫扶單位籌集的產業培育資金,發動黨員干部帶動困難群眾抱團發展“生豬—沼液—百香果模式的生態循環種養,同時還承接珠三角地區五金企業的零部件加工業務,方便村里婦女在家里打零工增加收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