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梧州日報記者 梁燕如 通訊員 鐘永志
????每天清晨,原梧州松脂廠生活區居民老韋和兒子小韋一起在小區做清潔。父子倆推著垃圾車,小韋走在前面,老韋不緊不慢跟在后面,不時提點兒子,哪里的垃圾還沒掃干凈。
????老韋年近70歲,小韋也30多歲了,父子搭檔做小區清潔已有五六年。老韋說,兒子有穩定工作,他就放心了。其實,小韋找工作不容易。多年前,小韋頭部受傷,做了開顱手術。手術后,小韋記不清楚新近發生的事,容易丟三落四。早年,小韋的母親帶著他到超市做雜工,但他因病無法勝任崗位工作。老韋和愛人的退休金雖然可以維持一家人日常開銷,但兒子沒有工作始終是老人的一塊心病,“擔心他將來沒有能力養活自己”。
????社區群眾的憂心事多種多樣,而保障政策原則性強,如果只依賴政策解難題,少不了“等著辦”。于是,長洲區金葉社區黨委書記農歡努力開辟各種途徑,讓保障政策未能覆蓋到的困難群眾也有工作、能溫飽。
????小街小巷的保潔工作由城區負責,農歡為小韋爭取梧松生活區清潔工一職。生活區業委會成員潘春鴻極力撮合這事。老潘說,老韋一家生活不容易,鄰居應該相互體諒。小韋剛到崗那會兒,部分群眾有意見,擔心小區掃不干凈。老韋爭著一口氣,帶著兒子一起掃,掃一遍不行掃兩遍,老老實實的態度“堵”住了閑言碎語。現在,父子倆成了鄰里和諧的潤滑劑。不少居民把生活垃圾整理好再扔,隨地丟垃圾的情況也少了,大家用簡單的方式幫小韋一把。小韋有了工作后,人健談、爽朗了。
????去年9月,一電商企業在梧松生活區開了一家線下門店。企業老板想招人,便找到農歡商量。農歡優先推薦生活區居民小石。小石有輕度肢殘,達不到低保領取標準,珍惜每一個工作的機會。但老板有疑慮。農歡說,小石生活在小區,怎么會在家門口耍滑頭偷懶?這一問讓老板開了竅,小石也上崗了。如今,鄰里鄉親都來幫襯,小店經營愈發紅火。“憑自己能力賺錢生活,感到很開心。”小石說。
????“你信任群眾,群眾就不會辜負你的信任。”農歡總這樣說。現在,金葉社區從政府、社會等渠道收集崗位信息,讓有特殊困難的群眾就近就業,讓群眾服務他人、提升自己,社區環境便安定和諧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