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富民社區的活動室里,何劍蒼在吹奏葫蘆絲。(紀榮蘭/攝)
西江都市報記者 紀榮蘭 通訊員 鐘麗梅
今年69歲的何劍蒼是富民社區的一名居民,不管去到哪里,他都會帶上心愛的葫蘆絲。他常說,哪天不用葫蘆絲吹奏幾曲,就像憋著一股氣,渾身不自在。在有葫蘆絲相伴的時光里,何劍蒼的生活增添了不少樂趣。
自學成才掌握吹奏技巧
3月14日,在富民社區的活動室,何劍蒼吹響葫蘆絲,為社區居民帶來了《月光下的鳳尾竹》《彩云之南》《孔雀公主》等具有云南民族特色風情的曲目。
說起吹奏葫蘆絲,何劍蒼其實也是自學成才。年輕時,何劍蒼擅長擊奏揚琴,工作以后他曾作為工廠的宣傳隊積極分子到處演出。由于揚琴不便于攜帶,何劍蒼在退休前便開始為自己物色一款輕便的樂器。除了體積外,何劍蒼還有另外一番考量。他認為,笛子傷耳,小號、薩克斯太耗氣力,都不適合老年人吹奏。而聲音悠揚、用氣均勻適中的葫蘆絲有助于老年人鍛煉腹肌,因此,何劍蒼把目標鎖定在學習吹奏葫蘆絲上。
剛開始自學葫蘆絲時,何劍蒼就買了大量關于葫蘆絲吹奏技巧方面的書籍,在家中一邊看書,一邊學習。此外,何劍蒼還買了一些葫蘆絲演奏的光碟,通過觀看別人吹奏,更直觀地了解葫蘆絲的吹奏技巧。由于有一定的樂理基礎,加上大量的練習,何劍蒼慢慢摸清了吹奏葫蘆絲的門道。他花了近五年的時間,掌握了葫蘆絲的吹奏技巧。
樂于分享增添生活情趣
葫蘆絲音色獨特優美,適合給演唱者伴奏,因此,每逢何劍蒼在公園里吹奏,總能引來愛唱歌的群眾搭訕,熱情邀請他為大家伴奏,甚至有人還建議,和他組合成一個固定的樂隊,共同演出。大家的熱情讓何劍蒼受寵若驚,雖婉言拒絕了組樂隊的請求,但他仍十分樂意配合大家的演奏。
為了在合奏中突出葫蘆絲的聲音,何劍蒼想出了一個辦法:在葫蘆絲上加一個擴音器。每次在潘塘公園和大家一起合奏的時候,他就會先為自己的葫蘆絲加上一個“小蜜蜂”,再把擴音器拿出來固定,然后進行合奏。“有了這個‘神器’,我吹奏的葫蘆絲發出來的聲音就更有存在感了。”何劍蒼得意地笑著說。
何劍蒼吹奏葫蘆絲的聲音,還曾引來拜師學藝之人。
五年前,何劍蒼的身子骨還算硬朗,經常去爬山鍛煉身體。一天早晨,鍛煉完畢的何劍蒼像往常一樣,在白鶴觀練習吹奏葫蘆絲。當時,一個50多歲的中年男子走過來,在一旁靜靜地聽他吹奏。
這名男子自稱姓黎,是被葫蘆絲悠揚動聽的聲音吸引過來的。原來,黎先生的家中也有一支葫蘆絲,可他總是吹不響。巧遇正在吹奏葫蘆絲的何劍蒼,黎先生當場就懇請何劍蒼收他為徒。黎先生學習吹奏葫蘆絲的執著勁頭,讓何劍蒼頗為感動。何劍蒼爽快地答應了他的請求。在接下來的日子里,何劍蒼一步一步教授黎先生吹奏葫蘆絲的技巧,讓他掌握了其中的方法。
將近古稀之年的何劍蒼,是一名“老頑童”,心情愉悅時,可以連續吹奏七八首曲子。而吹奏葫蘆絲也給他的生活增添了不少樂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