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梧州日報訊(記者 陳可夫 通訊員 李滬華)近日,在萬秀區華堂村高枧組,一座新建好的蓋板涵橋接通兩岸,村民往來樂意融融。“新橋橋基疏浚了溪道,寬厚的蓋板方便貨車進村運輸肉桂,盤活了村集體產業。”華堂村黨支部書記吳海新把我市實施“第一公里·橋”惠民工程比作一場“及時雨”,連連稱贊。
????吳海新介紹,新橋建成前,華堂村高枧組和思扶村塘基自然村的450多名村民,出行須經過一座建于上世紀70年代末的漫水小橋。由于年久失修,舊橋橋身嚴重變形,部分組件崩缺開裂,導致機動車無法通行,每年汛期不但影響學生上學,還耽誤村民運銷桂皮、桂枝葉、桂柴等產品,許多村民不得已選擇外出務工。
????去年,我市啟動實施“第一公里·橋”惠民工程,當地村民借助政府財政支持,自籌資金、投工投勞,經過一個多月的施工,建成長4.5米、寬3米的蓋板涵橋,并于近期通過萬秀區交通運輸局評估驗收,該局還定期派出技術人員進村勘察測量,指導村干部做好新橋日常維護工作。
????每年3月至5月是當地村民加工銷售肉桂皮、桂枝葉的好時節。李海強是高枧組的肉桂種植大戶,種植規模約70多畝。這些天,不少林產中介到他家收購桂皮,由于運輸條件改善,中介開出每公斤11.2元的好價錢。“過去運輸肉桂,要么繞遠路,要么走舊橋,都很費勁,現在政府幫建好了新橋,大家才好‘靠山吃山’,過上好日子。”李海強高興地說。
????市“第一公里·橋”惠民工程辦公室相關負責人介紹,按照工程計劃安排,今年一季度全市共有95座新建或危改橋梁開工,截至3月底已有13座橋梁竣工,其余項目將在6月前竣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