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月26日,梧州日報社黨員幫扶養殖場(試點)揭牌。曾燕/攝
梧州日報訊(記者 曾燕 通訊員 李金昌)“這是我們村的‘扶貧養殖場’,再過幾個月由梧州日報社黨員出資購買的第一批豬苗就可以出欄了。”藤縣埌南鎮冼村村民李維標高興地說。4月26日,梧州日報社黨員幫扶養殖場(試點)揭牌,為該村34戶貧困戶點燃了脫貧的希望,讓這個相對落后的山村有了富起來的底氣。
冼村位于埌南鎮西南部,雖然山林和耕地資源豐富,但基礎設施薄弱,產業發展較為落后。根據貧困村脫貧摘帽標準,冼村尚未規劃特色產業及建立合作社,培育特色產業和組建合作社是該村今年的重要工作。經調研、論證,梧州日報社黨委和冼村村委通過“合作社+農戶”模式發展肉豬養殖,由經濟能人帶動,增加貧困戶收入和村集體經濟收益。

冼村貧困戶領到豬苗開心地笑了。(視頻截圖)陸江鴻/攝
“我們希望增強村里的‘造血’能力,形成脫貧致富長效機制。”冼村駐村第一書記董宏偉說。據介紹,梧州日報社黨委與冼村經濟能人霍品昌合作建設黨員幫扶養殖場,由梧州日報社黨員購買豬苗,霍品昌提供飼料、藥品等,并按時價回購。養殖場分兩期建設,一期規劃生豬存欄量為200頭,二期計劃于今年下半年開工建設。為確保產業可持續發展,每次肉豬出欄將提留銷售收入的50%,用于購置下一批豬苗和飼料。養殖場一期為10戶貧困戶每戶發放兩頭豬苗,預計可為貧困戶增收約1800元。

梧州日報社黨委班子參觀冼村扶貧養殖場。(視頻截圖)陸江鴻/攝
去年以來,冼村駐村第一書記和村“兩委”干部積極向上爭取道路硬化、水利設施、黨建“三大工程”、村級綜合服務辦公樓、電信網絡等項目,并整合各種涉農資金470萬元,硬化通村組道路5.3公里,建成村內河道親水平臺3個、公共休閑娛樂小公園1個,發放扶貧雞苗7500羽,安裝太陽能路燈34盞等。今年,冼村積極引進太陽能光伏發電項目,并通過種植砂糖橘、牛大力等,幫扶貧困戶脫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