梧州日報訊(記者 曾燕 通訊員 林錦柱 陳革宇)近日,在龍圩區大坡鎮勝洲村稻螺綜合種養技術示范區,大小不一的田螺遍布水田的各個角落。為搶抓時間完成插秧工作和減輕貧困戶勞務支出負擔,駐村第一書記譚澤建和村“兩委”干部與合作社成員一起,挽起褲腳,走向水田,按照再生水稻種植面積、密度的要求忙碌地插秧。
2017年,市水產畜牧試驗場與龍圩區大坡鎮井塘田螺養殖專業合作社簽訂了項目合作協議,協定在勝洲村建立一個約110畝的稻螺綜合種養技術示范區,目前示范區正在搶插秧苗和投放螺種等各項工作。通過項目爭取、示范區的帶動,勝洲村越來越多貧困戶參與到稻螺混合養殖當中,為該村盡早脫貧摘帽打下堅實基礎。
譚澤建介紹,插下的一株株綠色秧苗將成為水田里田螺的天然綠色“遮陽傘”。這樣的綜合種養是一種種養結合,稻螺共生、互補的生態種植模式,實現在同一稻田內既種稻又養螺,既減少化肥農藥的使用,又提高稻田綜合效益,達到稻螺雙豐收的目的。按照目前每畝稻田放養250斤田螺,畝產達到1500斤以上,每畝產值達9000元以上,在田螺穩產提質的前提下,水稻畝產量可達300斤以上。
據了解,大坡鎮井塘田螺養殖專業合作社是我市首個稻螺綜合種養技術示范點,下一步將以示范基地為載體,總結示范經驗,在各地稻螺綜合種養適宜地區實施一批示范項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