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4日,鄭明在梧州學院的教室內與學生交談。實習生 聶楚瀅 攝
????西江都市報記者 謝韻 文
????在生物信息學、計算機應用技術等方面屢獲佳績的梧州學院電子工程學院教師、博士鄭明的臉上總是掛著親切笑容,給人留下的第一印象就是心胸闊達。但那與他形影不離的電動輪椅,更見證著鄭明笑容背后所付出的努力。
????路是被逼出來的
????“1983年1月,我出生在吉林。我10歲那年因為一場意外造成下肢癱瘓。我記得自己是1993年7月13日入院,12月31日出院。”不知道是天生對數字的敏感,還是對周遭事物印象深刻,鄭明依然清楚地記得那次改變自己命運的遭遇。
????鄭明雖然不能挺直身軀站立起來,但他活得更堅強。“我家里比較貧窮,自己又出了意外不能獨立行走。現實逼著我,必須努力學習,用知識去改變命運。”鄭明堅定地說。
????一分耕耘一分收獲。從初一到高三的六年學習時光里,鄭明的成績始終是全校學年組中的佼佼者,也常常因其優異的學習成績和堅毅的品行而獲得獎學金。2003年,鄭明順利考上了吉林大學,攻讀計算機應用技術專業。
????曾經,有人對鄭明勸說道:“本科畢業后到社會經營一些小餐飲店,生活也可以過得不錯”。鄭明卻說:“我也不知道為什么,就只想著讀書,好像著了魔一樣。”寒窗苦讀十年書,鄭明從本科一直攻讀到博士,在2012年獲得博士學位。
????感恩心成就科研路
????在許多人看來,學歷高,求職者往往能順利地找到工作。但鄭明的求職道路并不順暢,本打算繼續在高校從事科研工作的他,向許多高校投了簡歷,可總是石沉大海。終于,梧州學院向鄭明拋出橄欖枝,邀請他到學院進行科研管理。
????除了給學生上課外,鄭明有不少時間是坐在輪椅上,面對著密密麻麻的代碼,在計算機前進行著反反復復的計算。“雖然興趣是做科研,可做科研的過程其實也很痛苦。痛苦不能解決,我們只能頂著痛苦往前走。”鄭明經常這樣告訴學生,為他們鼓勁。
????兩年多時間里,鄭明的《基于引力場算法的人類復雜疾病基因調控網絡構建與分析》獲得國家自然科學基金,《人類復雜疾病基因調控網絡的計算機方法構建與分析研究》獲得廣西自然科學基金,《引力場算法的改進及其在物流分析的應用研究》獲得廣西高校科研項目。
????在科研的路上闖出一片天的鄭明覺得,雖然自己曾經遭遇不幸,但他通過知識改變了命運,他是幸運的。“我有一個為我付出一切的母親,一個美滿的家庭,一個賞識自己的單位。帶著感恩和興趣,自己會一直科研路上走下去。”鄭明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