梧州日報訊(記者 曾燕)自鄉村建設活動開展以來,藤縣太平鎮金田村橫橋新村不斷完善基礎設施,引導村民種植特色水果,推進宜居鄉村建設,力爭把橫橋新村建設成一個宜景、宜人、宜業、宜居的優雅美麗鄉村。 橫橋村屬太平鎮金田村的一個自然村,距太平鎮區約3.2公里。該村以種植甜蜜青棗、粉葛、淮山、枇杷、黃皮果為主。2002年6月30日,橫橋村遭受百年一遇的特大洪災,當地黨委、政府在安排災民恢復生產的同時,按小城鎮模式進行設計,統一籌劃建設橫橋災民新村。新村建有學校、運動場、文化活動中心、經聯社辦公樓、小市場、衛生室、水池等,基礎設施齊全,村中綠化面積近2.4萬平方米。 “有政府大力支持,村民積極性也很高,在這樣的環境下生活,感覺舒適安樂。”村民黃位錦說,以前橫橋村各組都處在低水位,交通不便,村的環境衛生差,經濟難以發展。新村建成后,一幢幢漂亮的農家小樓相鄰而居,前院后屋整齊劃一,硬化的街巷縱橫交錯,綠樹成蔭,干凈整潔。 在鄉村建設活動中,該村按照區級示范村屯的標準和要求嚴格開展工作,自籌資金建成橫橋村牌坊一座,種植綠化植物一批,在主要村道安裝有路燈,硬化3條村道,建設焚燒爐一座,垃圾池3座,配置垃圾桶300個等,極大改善村容村貌和辦公生活環境。成立保潔協會,聘請保潔員和監督員,負責全村的日常保潔工作,每戶每年按120元標準繳交衛生保潔費,提高了村民衛生保潔意識。 橫橋新村還因地制宜,充分發揮自然優勢,引導農民調整產業結構,發展名優水果和經濟作物,種植甜蜜青棗、粉葛、淮山、枇杷、黃皮果等,使特色農業成為促進橫橋村民增收的經濟支柱產業。現在,幾乎每家都種植有甜蜜青棗,少的也有1畝,村民人均收入7500多元。 村主任黃位炎說:“橫橋村的基礎建設還不夠,種植方面缺水的問題依然存在,下步要進一步改善基礎設施,拓寬出村道路、建設老年娛樂中心等,使居住環境再上新臺階,把橫橋新村建設成一個宜景、宜人、宜業、宜居的優雅美麗鄉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