梧州日報記者 曾燕 通訊員 梁聰 日前,報關員劉玉杰到梧州海關辦理一宗監管貨物倉儲審批申請,著實感受到了新的驚喜:“之前辦業務要抱著大把材料轉多個窗口,現在一個窗口就能全部辦結,實在是省心省事多了。” 黨的十八大以來,梧州海關以改革和服務為抓手,通過不斷深化改革、提升通關效率、推動口岸建設、優化服務,為梧州市外貿發展提質增效、推動梧州港成為地區交通樞紐和重要中轉港起到了積極作用。 一體化改革通關效率大幅提升 今年7月1日,全國海關通關一體化改革正式啟動,實現申報更自由、手續更簡便、通關更順暢。梧州市飛卓林產品實業有限公司于7月3日申報的松香樹脂,瞬間便通過系統審核予以放行;梧州住電汽車線束有限公司于7月21日選擇“自報自繳”方式申報進口端子殼等商品,只用了幾分鐘就完成了從繳稅到系統放行的手續。在整個過程中,企業是應用通關作業無紙化和電子支付平臺,通過互聯網完成申報、繳稅業務,不需要向海關遞交紙面單據,也不需要業務員往返企業、銀行與海關。 “為鼓勵企業擴大出口,近年來我們實施了一系列促進貿易便利化的措施,提高了企業辦理出口貿易的效率。”梧州海關相關工作人員介紹。首先是通關作業無紙化改革,簡化企業通關手續,符合條件的企業提交電子申報數據后憑系統反饋的回執直接辦理提發貨手續,無需再到報關現場遞交報關單證。 搭上了通關一體化改革的快車,我市企業可自主選擇向經營單位注冊地或貨物實際進出境地海關辦理申報、納稅和查驗放行手續,降低物流成本和通關成本,提高通關效率。據統計,1至8月梧州海關進口海關通關時間為69.43小時,比2016年縮短30%;出口海關通關時間2.11小時,比2016年縮短9.1%。 “放管服”改革讓辦事更簡便 營造優質營商環境,梧州海關不僅在提升通關效率上下功夫,也在推進“放管服”改革中不斷提升外貿便利化程度。 現在走進梧州海關報關大廳,關員在電腦前忙碌,柜臺前卻沒有等候辦理業務的企業報關員。“現在大多數業務都可以網上辦理,企業不用再來回跑了。”一名海關關員說。 這是梧州海關全面實行行政審批“一個窗口”帶來的便利。“一個窗口”改革以企業需求為導向,應用“互聯網+”技術,通過改革提高海關政務服務效率。企業可以到任何一個現場窗口一次性辦理所有業務,也可以在網上全天候一站式自助申辦,效率更高,且流程可跟蹤,有效節省了經濟成本和時間成本。今年以來,梧州海關“一個窗口”辦理行政審批(包括報關企業注冊登記、小型船舶和車輛的備案)83個,均按審批規定期限提前辦結。 在了解企業需求的基礎上,梧州海關深化“放管服”改革,為企業減負增效。通過積極簡化保證金與滯報金審批、直接退運審批等審批事項,梧州海關嚴格控制審批時間,今年以來共審批減免稅款200多萬元。 同時,梧州海關還深入推進關檢合作“三個一”(一次申報、一次查驗、一次放行)通關模式,簡化了申報流程、避免關檢重復查驗,有效提高口岸整體通關效率、降低了企業成本。目前“三個一”通關模式適用范圍已擴大至所有報關企業和所有需法檢的進出口商品。今年1至8月,梧州海關通過“三個一”通關模式申報報關單共計7299票,為我市外貿發展持續注入新的活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