梧州日報訊(記者 李欣鞠 通訊員 覃波)深秋時節,漫步在岑溪市大隆鎮農業綜合開發高標準農田建設項目區,水渠貫通田地,道路平坦相通,金黃稻谷連片,呈現出一幅美麗豐收的田野畫卷。 大隆鎮農業綜合開發高標準農田建設項目,分布在合和、石腳、河口、六各、車灘、南和六個鄉村,建設“三面光”渠道12.55公里,向農戶發放種子種植超級稻,總投資達348.68萬元。該項目于今年5月完成水利設施建設,目前已經通過初步驗收。項目施工方負責人萬勇介紹,新修的水渠高60厘米、寬50厘米,可確保區域內所有農田都得到灌溉。 大隆鎮副鎮長陳礎介紹,通過項目建設,大隆鎮農業綜合開發高標準農田建設項目區實現了農田路相通、溝相連,中低產田變成了穩產高產田,優質高產的超級稻品種得到推廣應用,提高土地單位面積產量,提高了種植業的經濟效益。據統計,項目覆蓋農田面積達2940.85畝,惠及1800多戶農戶。項目區的六個村里面,有不少因缺少水源導致無法耕種的田地恢復了耕種,荒草地又變回了水稻田。 大隆鎮農業綜合開發高標準農田建設項目實施以來,合和村復耕的農田累計達58畝,參與復耕的農戶達68戶。村民李寧和李綿盛分別有0.9畝、1.4畝水田原來因地勢較高引水不便,已荒棄數年,水渠修好后,灌溉問題得到解決,他們在今年復種水稻,如今已獲得收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