梧州日報 記者 李欣鞠 通訊員 覃波 陳丕烽 一幢幢教學樓拔地而起,一間間大教室窗明幾凈,實驗室設備煥然一新。 近年來,岑溪市把推進義務教育均衡發展作為辦人民滿意教育的重點工作來抓,科學合理配置教育資源,努力推動義務教育學校辦學條件、管理水平、師資實力、教育質量均衡發展,讓每一個孩子都能有學上、上好學。 著力改善辦學條件 目前,岑溪市馬路中學的新綜合樓和學生宿舍樓正在抓緊施工,力爭在今年年底前完成主體結構建設,明年9月投入使用。新建的綜合樓計劃投資370萬元,集化學、物理、生物等學科實驗室、儀器室和圖書室等于一體;學生宿舍樓計劃投資270萬元,建設宿舍38間,可容納約500名學生入住。 作為馬路鎮的主要學校,馬路中學學生有1200多人,但現有宿舍數量遠遠不能滿足學生的住宿需求。“一間宿舍住了30多名學生,大部分學生只能兩人共享一個床位。新宿舍樓建好后,住宿問題將得到根本解決。”岑溪市馬路中學校長余承國說。 馬路中學是岑溪市改善辦學條件的一個例子。該市堅持每年劃撥“治薄”專項資金,努力改善薄弱學校辦學條件,實施校舍工程,突出標準化建設,促進了辦學條件、質量的均衡發展。2013年以來,岑溪市共投入資金6.8億元,新建校舍超過32萬平方米,學生人均教學及輔助用房面積分別達到小學5.3平方米、初中5.51平方米;小學體育運動場館面積為7.64平方米,初中為10.54平方米。 岑溪市還新建了第三小學、第七中學,擴建了岑溪市實驗小學、紫泥小學等七所學校,有效化解該市市區學校“入學難”、“大班額”等問題。 義務教育學校標準化建設,是岑溪市加快推進教育均衡發展步伐的另一有力舉措。三年多來,該市投入1.09億元用于義務教育學校教學裝備標準化建設和信息化建設。目前,該市中小學配有多媒體教學設備班級比例均達到90%以上,全市義務教育資源配置已經達到基本均衡。 保障平等接受教育 在岑溪市第三小學,86名進城務工人員隨遷子女與其他學生一起上學,共享學校教育資源。“教育均衡發展是方方面面的均衡,包括保障隨遷子女平等接受教育的權利。”岑溪市第三小學校長陳恒堅表示。 岑溪市建立健全進城務工人員隨遷子女就學機制、留守兒童關愛機制和特殊兒童接受教育機制,保障各類少年兒童平等接受義務教育。進城務工人員隨遷子女主要安排在岑溪市三小、五小、五中、六中等學校入學,均與本地學生享受同等就讀政策和待遇。該市通過建立學校留守兒童登記、結對幫扶等制度,加強留守兒童教育管理,落實貧困家庭資助政策,逐年擴大低收入家庭學生資助范圍,辦好市特殊教育學校,完善義務教育學校接受殘疾兒童、少年隨班就讀辦法,保障各類少年兒童有學可上。 在平等提供義務教育的基礎上,岑溪市突出師資配置,力促城鄉教育均衡發展。該市根據學校教師缺編以及緊缺學科教師的情況及時補充師資,通過教師全員培訓提高教師整體業務水平,并實施鄉鎮學校教師生活補助政策,穩定鄉村教師隊伍。該市還建立了義務教育學校校長教師交流輪崗制度,推進校長教師交流輪崗,實現交流輪崗工作縱深化、制度化和常態化,讓鄉村學校學生也能享受優質課堂教學資源、學足課程。 為有效扭轉鄉村學校學科教師配備不齊不足問題,岑溪市積極推行“鄉村手機學堂”,把優秀教師的教學過程通過手機微信平臺或電腦端向鄉村教學課堂直播,鄉村學校也可下載教學視頻重復播放,實現優質課堂共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