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江都市報記者 趙洋 通訊員 霍金玲 2017年11月14日,梧州市藤縣召開見義勇為先進分子表揚大會。這是近二十年來藤縣首次表彰見義勇為先進分子,但這卻是一場主角“缺席”的表揚大會。 “缺席”的主角,是藤縣天平鎮石爐村的七旬老人鄧恩松。一年前,正是這名古稀之年的老人,用鮮血和生命保護了一名少女的清白。 他與兇徒搏斗身中四刀 去年夏天,在荔枝收獲的季節,天平鎮石爐村漫山遍野是紅彤彤的荔枝,但豐收在望卻未能讓村民感到喜悅。 去年6月17日上午8時許,一陣急促的呼救聲打破了小山村的寂靜。犯罪嫌疑人唐煥杰竄入石爐村,意圖對15歲少女小凡(化名)實施奸淫。 小凡的父母已經外出務工,家中并無長輩。她一邊呼救一邊往村里的操場跑去,在她身后,是窮追不舍的唐煥杰。 此時,70歲的鄧恩松正在家門前編織裝荔枝的竹筐。看到這一幕,他沒有絲毫猶豫,拿起身旁的一根竹棍就沖了上前。惱羞成怒的唐煥杰從身上掏出刀子,狠狠地刺向鄧恩松,老人不幸倒地。 這時,鄧恩松的第五個女兒鄧婉秋見狀,也沖上前去擋住唐煥杰,但她也被刺倒。鄧婉清,鄧恩松的第三個女兒,當時她已經是個準媽媽,在看到父親和妹妹先后被刺倒后,她依然沒有退縮,繼續沖上前,舉起鐵桶用力砸向唐煥杰。 聽到呼救聲和搏斗聲,聚集的村民越來越多,氣急敗壞的唐煥杰逃出了石爐村。 此時,鄧恩松已經倒在了血泊中。在妻子吳鳳貞哀號聲中,幾名村民趕忙驅車將鄧恩松父女送至天平鎮衛生院搶救。路 上,鄧恩松身上的黃色衣服慢慢被染成了紅色。 事后,村民從天平鎮衛生院了解到,搏斗過程中鄧恩松身中四刀,其中一刀刺破了其右頸動脈,致其失血休克,最終搶救無效死亡。 臨死前,鄧恩松沒有留下一句話。鄧婉秋說:“兇徒有刀,但父親沒有害怕。” 當天中午,藤縣警方根據線索很快就抓獲了犯罪嫌疑人唐煥杰,并從他身上搜出四把刀。 他不善言辭但待人和氣 在石爐村村民心中,鄧恩松生前“不善言辭,但待人和氣,熱心助人”,村里至今
流傳著兩個關于他的故事。 第一個故事與熱心有關。鄧恩松當年曾販賣過豬肉,但他從不會賣光,每次都會留下一些豬肉,送給村里一名無勞動能力、與他無親無故的失明村民。 第二個故事與熱血有關。村里曾有一名精神病患者發病時打砸雜貨鋪,鄧恩松上前制止,被對方用磚頭敲破了頭。家里人勸他“少管閑事”,他只是笑笑,不做聲。 在鄧恩松兒女心中,父親有著一副好脾氣,從未打罵過兒女。一起吃荔枝,是全家人最開心的時刻。兒子鄧俊平說:“父親一直教導我們要老實做人,踏實做事。” 石爐村村支書何奇燕介紹,石爐村有3500人口。鄧恩松家庭和睦,7個兒女至今未分家,一直堅持與父母同住,這在村里是少見的。 鄧恩松犧牲后,他的家人從未向政府部門提出過任何要求,也未向被救少女的家屬提出經濟補償要求。在熱心村民的幫助下,一家人默默安葬了鄧恩松。 如今,石爐村已恢復了平靜。 今年春天,鄧婉清的女兒出生,為鄧家添了個外孫。夏天,村里的荔枝樹又掛滿了果實。然而,鄧恩松老人已經離開了守護一生的妻子兒女。 鄧恩松的妻子吳鳳貞回憶,當年結婚時,她才23歲,鄧恩松比她年長9歲。結婚也是當年的媒妁之言、父母之命,母親讓她嫁給鄧恩松的理由很簡單,因為他“善良、勤勞,靠得住”。 婚后,夫婦倆生子、種田、掙錢、養家。在38年的婚姻中,兩人未紅過臉。丈夫犧牲后,吳鳳貞一直難以接受事實。她說:“他自己說過,活了70年,最大的收獲是知足。” 雖然時隔一年,但憶起過往,吳鳳貞無語凝噎,雙手捂眼,止不住的眼淚從指縫中流下來。良久,她才吐出三個字,“人沒了。”
他留下了寶貴精神財富 事情發生后,有石爐村的村民發出網貼,向相關部門反映鄧恩松一家的情況。藤縣政府經過調查,綜合各方面信息和意見反饋,認定鄧恩松父女的行為屬于見義勇為。
今年11月14日,藤縣召開見義勇為先進分子表揚大會,對鄧恩松、鄧婉秋兩人授予“見義勇為先進分子”榮譽稱號。 藤縣縣委書記黃東明,縣委常委、政法委書記莫德錦,為鄧婉秋和代父領獎的鄧俊平頒發榮譽證書和獎金。 藤縣政法委副書記唐培乾說,這是二十年來藤縣首次表彰見義勇為先進分子。今后,藤縣將進一步提倡鼓勵見義勇為、樂于助人的良好道德風尚,為好人“撐腰”,不讓好人流血又流淚。 會場上,鄧俊平、鄧婉秋雙目含淚,止不住對父親的思念;會場下,參加大會的人們用最真誠熱烈的掌聲,向見義勇為的鄧恩松老人表達心中的敬意。 在石爐村接受采訪時,面對記者,鄧俊平有時會突然沉默,望著屋外不遠處的荔枝樹,若有所思。 鄧婉秋說,做人要鐵骨錚錚、有擔當、能見義勇為,這是父親用生命留給兒女最后的、也是最寶貴的精神財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