梧州日報記者 梁燕如 通訊員 朱慧倩
“黨的十九大報告提出,要把中國人的飯碗牢牢端在自己手里。我們發展富硒水稻種植,就是響應中央號召,把飯碗端牢、端好?!?1月13日,龍圩區大坡鎮夜村村委會主任李國標接受采訪時說。 深秋時節,夜村的大部分晚稻已收割,村子洋溢著豐收的喜悅。村民萬桂森站在村委會門前,指著不遠處的一塊金黃色的稻田說,把這一塊富硒水稻收割后,他家的秋收就完成了。萬桂森種水稻,施肥用料盡挑大品牌,種出來的稻谷顆粒飽滿結實,他心里盤著一本明白賬:質量好,價格就高。 現在,夜村的村民種田有了品質意識,不僅要種得多,還得要種得好。去年下半年,在龍圩區政府部門的推動下,村民試種400畝富硒水稻,沒想到一造晚稻收了約26萬公斤,總產值83萬元,與種植普通品種相比每畝可增收約400元。就是靠種富硒水稻,村里大部分貧困戶摘了“窮帽”。村民這才明白到:生活富裕了,大伙過日子追求綠色健康,富硒米正迎合需求??礈市星?,村民也開了竅,今年全村種下富硒水稻1200畝。 水稻增產又增收,但夜村村黨總支書記黎冠輝并不滿足于眼前的收效。今年5月,他帶著村里出產的富硒大米到南寧展銷,每公斤賣到32元,這讓他感到驚訝,又萌生了新的念頭:要讓村民在富硒稻種植經營中獲得更高效益?,F在,他打算整合村里富硒水稻合作社的資源建立大米加工廠,同時規劃在富硒稻田里養田螺,發展立體種養。“十九大報告說我們黨和國家的事業發展進入了新時代,我們也得有新想法、新作為?!崩韫谳x說。 黎冠輝的打算,和龍圩區精準脫貧摘帽領導小組辦公室副主任謝石良不謀而合?!笆糯髨蟾嫣岢鰧嵤┼l村振興戰略,產業興旺是關鍵一步?!敝x石良說。今年,龍圩區利用轄區土壤天然富硒的優勢,種植富硒水稻31294.3畝,預計總產量達15000多噸,總產值達4500萬元以上,成為了城區的特色支柱產業。下一步,該區計劃為富硒水稻申請地理標志產品保護,并發展富硒水稻深加工,推動富硒水稻種植與鄉村旅游對接,讓三次產業有機結合,使鄉村產業業態更豐富,村民更有奔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