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冬的早晨,寒氣襲人。家住藤縣古龍鎮德安村的貧困戶黃典楊在他新房前給雞喂食。在主人的召喚下,雞群蜂擁而至、爭相搶食。
黃典楊今年46歲,是村里有名的貧困戶,原先與年過八旬的老母親住在一間破舊不堪的土坯房里,墻壁透風,家徒四壁。后來,年久失修的老房子倒塌了,母子倆只好在自家的魚塘邊搭了間茅草房,算是有了安身之所。黃典楊的日子過得緊巴巴的,甚至連間安身的房子都沒有,說起自家的情況,他總是不免有些唏噓。 “本以為這輩子就打光棍了,是黨的好政策讓我翻了身。”黃典楊說。 的確,精準扶貧改變了黃典楊的生活。針對建檔立卡貧困戶的特殊情況,縣里安排易地扶貧搬遷建房補助資金,黃典楊去年建起了一間一層一廳兩房的新居。住上了新房,黃典楊更是好事連連,今年3月成功“脫單”。84歲的老母親高興地說,因為家里窮,兒子一直娶不到老婆,自己壓力挺大的,睡不上一個好覺,而如今終于可以安度晚年了。 住上新房又成了家,黃典楊更有了新希望。他計劃花力氣將自家的兩畝八角林管護好,待到明年春季就可以有八角果采摘了。眼下,他在家里小批量養雞,魚塘投養有草魚、鯉魚,年底上市時將有幾千元收入;冬季村里的農戶正需要勞力幫干些摘八角、伐木材、建房子的活,這也是一條掙錢的路子。另外,駐村第一書記更給他捎來好消息,要是有養豬意愿的話,將吸納他入村里的興隆養殖專業合作社。還有,村里正籌劃成立村民合作社,黃典楊的八角林也可以入社統一經營。 “我收看了十九大開幕盛況,聽到習近平總書記說要做到脫真貧、真脫貧,我很振奮,眼淚都出來了。現在扶貧政策這么好,我們只要勤勞肯干,相信不僅能脫掉‘窮帽子’,而且能致富奔小康!”黃典楊動情地說。 梧州日報通訊員 黃群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