梧州日報訊(記者 曾燕)龍圩區大坡鎮夜村靈芝種植場現有靈芝種植面積4000平方米,擁有獨立自主的核心創新技術,集研、產、銷于一體,培植有香血靈芝、紫靈芝等20多個珍稀品種。種植場負責人鄧紫金以“公司+農戶”的形式成立合作社,目前已帶動該村26多戶貧困戶參與種植。
十九大報告提出要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加快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在推進農業產業開發中,大坡鎮建立“黨支部+合作社+特色產業”的發展模式,鼓足貧困戶脫貧的干勁,讓群眾切切實實得到了實惠。梁斌城是交村馬峽自然村最大的松樹盆景種植戶,他與村民成立了龍圩區華芝林苗木盆景專業合作社,并向全村126戶貧困戶每戶發放30盆松樹盆景,吸收他們參與聯合經營。目前,在馬峽自然村的輻射帶動下,交村通過“黨支部+合作社+基地+農戶”“黨員+基地+農戶”等多種發展模式,帶動村民參與產業開發,今年全村種植松樹盆景規模達16000多株,預計產值可達100多萬元。
夜村作為連片富硒水稻種植區,于去年成立恒穗富硒稻專業合作社,黨支部引領69名黨員全員參與富硒水稻種植生產,帶領63戶貧困戶加入該合作社。該村的富硒稻種植從前期300畝示范基地到2017年擴種達800畝,年畝產量達1200公斤。大坡鎮相關負責人表示,該鎮將加大本地特色產業發展力度,通過整合貧困戶土地入股合作社、吸收貧困戶入合作社務工等方式,提高貧困戶的參與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