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月20日,在梧州市“第一書記”名特優農副產品展銷中心內,導購員正在整理貨架上的產品。西江都市報記者 蒙敏瑩 攝
西江都市報訊 (記者 蒙敏瑩 通訊員 林澤萍)“今年的‘雙十一’,我們通過線上平臺,僅面向梧州片區就銷售了7萬多元的名特優農副產品,像岑溪三堡米粉、藤縣葛根粉等產品,十分受消費者歡迎。”日前,梧州市“第一書記”名特優農副產品展銷中心辦公室主任劉奇高興地告訴記者,自今年10月底試營業以來,該中心的生意越來越好。
銷售特產線上線下同步
位于長洲區興梧路紅安小區的展銷中心內,藤縣的大紅八角、蒙山縣的野生靈芝、蒼梧縣的六堡茶等200多種名特優農副產品琳瑯滿目,除了梧州的本地產品,也有廣西其他地市的農副產品。目前,已經有100多家梧州本地合作社的產品進入展銷中心展示。
“從試營業至今不到一個月的時間里,展銷中心的營業額就達到了14萬元左右。”劉奇說,為了豐富展銷中心的農副產品,加大對梧州市貧困村的幫扶力度,展銷中心還免去了入場的貧困村合作社的租金和傭金,通過這樣的優惠政策,更進一步豐富了展銷中心的農副產品數量。
好產品的集聚,也讓企業嘗到了甜頭。
“通過展銷中心,我們的產品不僅知名度更高,而且銷量也更好。”廣西藤縣綠葛葛業有限公司相關負責人吳鳳梅說,和其他名特優農副產品一起同場銷售,能獲得更多的商機,進一步提升公司的品牌效益。
展銷中心的導購員告訴記者,市民要購買名特優農副產品,既可以到展銷中心現場選購,也可以通過電商平臺在線上選購。
據悉,目前展銷中心已經與梧州郵政商場、八桂商城等7個電商平臺進行對接,市民足不出戶就能買到展銷中心里的名特優農副產品,并由快遞員送上門。
推廣產業做好服務對接
除了為合作社與電商平臺牽線搭橋,打造展銷平臺以外,展銷中心還當起了“紅娘”,做好信息發布和聯絡服務,為合作社提供項目對接平臺。
“通過我們這個平臺,可以及時了解各個貧困村存在的技術困難、銷售困難、資金困難,并為他們找出路。”劉奇表示,日前,岑溪市一家發展山豬養殖的合作社計劃擴大養殖的規模,但由于缺乏資金,計劃不得不暫時擱置;而桂林市的一家企業恰恰要發展這個產業。了解到雙方的意向后,展銷中心主動為他們對接,促進雙方合作發展山豬養殖產業。
除此之外,岑溪的益智果種植、柳州的荷花茶產業發展等多個項目,也通過展銷中心找到了合作的對象。
“通過展銷中心的幫助,我們的益智果產業得到了更好地推廣。”岑溪市水汶鎮云秀村第一書記吳天表示,益智果種植技術簡單、成本較低,市場效益好,是一項“短平快”的好產業,如今已經有多個貧困村計劃與云秀村對接,共同發展種植益智果。
據了解,該展銷中心由梧州市農村投資發展有限公司負責籌建,目的在于促進貧困地區的開發建設,構建和完善農副產品流通體系,提高梧州名特優農副產品的知名度,解決銷售難的問題,為農民盡快脫貧致富提供平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