梧州日報訊(記者 曾韻)為嚴防食品安全事件發生,今年以來,市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采取多項措施,讓監管“跑在”風險前面,加強食品安全隱患治理。 當前食品領域新技術、新原料、新品種激增,未知風險增多,一些潛在的食品安全風險仍游離于監管之外。此外,我市制售食品的小作坊、小餐飲、小攤販數量逐漸增多,且分布越來越廣,網絡銷售、網上訂餐等新業態普及等都給監管帶來了新挑戰。 為此,市食藥監局將風險防控作為食品生產環節安全監管的首要任務,把隱患排查、分析研判風險因素、強化食品安全風險監測作為工作新常態,重點排查日常監管工作中存在的監管空白、監管履職不到位等風險隱患。我市還出臺《梧州市食品安全風險會商制度》,定期組織開展風險會商,分析研判食品源頭及生產、流通、消費過程中存在的安全風險因素,確定風險程度,制定風險防控措施。 在食品安全風險監測方面,市衛計委聯合市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等部門,制定梧州市食品安全風險監測方案,通過開展食品專項監測,及時發現食品安全隱患,并為監管部門采取有針對性的控制措施提供科學依據。目前,衛生部門共采集食品安全風險監測樣品488份,采樣完成率為84.72%;完成檢測結果368份,檢測完成率63.89%。 此外,市食藥監局嚴格落實風險分級監管制度,對我市大型食品生產經營企業,中小學、幼兒園食堂,入網食品銷售、餐飲店,以及鮮濕米粉、花生油小作坊等風險點加強監督抽檢,并及時公開抽檢結果和不合格產品核查處置情況,嚴防食品藥品安全事故發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