梧州日報記者 梁燕如 通訊員 楊小清 譚慶蓮 近來,梧州八中著手升級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將紙質檔案轉為電子檔案,既方便信息管理,也利于對信息進行系統專業分析。 與八中一樣,近年來我市中小學注重開展心理健康教育。但心理健康教育與普通學科教學不同,學校常態化開展教育工作,仍需破解專業師資、教材不足等難題,相關教育開展需要得到各界配合支持。 團隊活動培養健康心態 記者走訪獲悉,學校開展心理健康教育,注重培育學生遇到困難挫折時,能積極面對困難,而不是采取極端方式應對。其教育成效無法定性衡量,目的在于讓孩子身心健康成長。 梧州八中政治教師黎珍多年前自學考取國家級心理咨詢師資格,負責學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現在,八中為每一名入學新生建立心理健康檔案,檔案內容包括家庭情況、難忘的經歷等,并組織學生做簡單的心理測試,從測試結果分析學生心理狀況。從學生心理調查狀況著手,學校既面向全體學生開展心理健康教育,也注重引導個別存在心理困惑的學生走出困境。 心理健康教育的課堂有別于傳統教學模式,大多以團隊活動形式開展教育。老師不是簡單地向學生灌輸“你應該怎么做”,而是學生成為課堂主角,從活動中體會“我可以怎么做”“我還能怎么做”。教學成果沒有定性、定量評判,每一個學生可以有不同的感悟,進而收獲成長。 梧州二中也以選修課方式開展心理健康教育。該校政治教師王妍娜在大學期間主修心理學知識,負責學校的心理健康教學。王妍娜的課堂很有意思,“十個人怎么坐在一張椅子上”“生命有多長”等都是教學主題,學生組成不同的小組,商量著用不同的方法去尋找問題的答案。在這過程中,學生學會了團隊合作、人際交流,也知道解決問題的方法有很多,知道“一條道路走不通,還可以另外尋找走得通的道路”。 提升能力培育學生品質 “孩子擁有健康的心態,也利于教育教學工作開展。”市文瀾路小學校長黎天生如是說。約在十年前,該校探索開展心理健康教育,建起“小蝌蚪心理輔導聊天室”,在每一屆四年級學生中開展團體心理輔導活動課,培養學生自信、自愛、自強品質。近年來,學校的校風、班風有了轉變,學生的書面作業干凈整潔,不再出現逗留網吧、夜不歸宿等現象。 基于心理健康教育積極的引導作用,我市部分中小學校也相繼開設心理健康教育課程。但是,由于缺乏專業師資、教材等,校園心理健康教育依然未能常態開展。目前,大多數學校開設心理健康教育課時,只能由其他學科老師兼職,部分課程設置還需老師從其他渠道搜集資料來設計教學。 心理健康教育注重培養學生陽光品質,著眼學生長遠健康發展,其重要意義不言而喻。近年來,我市教育部門采取集中學習、觀摩、送課等方式,提高學校教師心理健康教育教學水平,并選取部分學校開展心理健康教育,力爭打造成為心理健康教育示范點,以點帶面帶動學校心理健康教育。其中,市文化路小學、梧州四中、梧州八中已在去年獲評為全區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特色學校稱號。 破解專業資源不足問題,相關人士認為可以借力。中小學校可以與我市高校心理學專業、專業心理救援團隊對接,共同開展教育教學活動。由專業人士設計出一套適合學生群體的課程教案,培訓老師掌握運用。多年前,文瀾路小學已與梧州學院團隊定期聯合組織學生開展團隊心理輔導活動,該校還以專家課題為指導,開展心理健康教育。 相關人士同時建議,各部門要統籌資源,將心理健康教育從校園向社會普及,引導家長及公眾正確認識、關注青少年心理發展,及早發現問題,共同管護孩子健康成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