梧州日報訊(記者 梁燕如 通訊員 梁少歡 莫佩霖)田地里,素白淡紫相間的百香果花兒點綴在深綠的葉子間;江面上,碧玉般的江水被往來的渡船蕩起層層綠波。冬日的長洲區近郊,宛如一幅美麗的畫卷。
當前,在黨的十九大精神指引下,長洲區牢固樹立和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以發展鄉村旅游為抓手,以“旅游旺區”思路落實鄉村振興發展戰略,推動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實現鄉村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態富裕,讓城鄉群眾獲得感更強。 綠水青山筑就發展底子 “大家都夸我們村子美!”現在,長洲區長洲鎮泗洲村82歲老黨員熊樟林常說村里變化大,言談間滿是自豪。 泗洲村坐落泗洲島上,朝夕的霞光經粼粼波光折射,洲頭常見水天一色美景。島內,池塘苗圃、瓜果竹林、小院民居、無人市場等建構起淳樸的鄉村景致。青山廟前,村民唱響一曲下俚歌,歌聲讓古老的文化遺存有了生命。 近年來,按照鄉村旅游區建設標準,泗洲村鋪砌環島路,建起洲頭觀景平臺,因地制宜打造景觀景點、游覽設施。沒有大拆大改,村子還是原來的村子,村民們卻說,村子變得那么美了。像泗洲村一樣,長洲區不乏生態底子好的村莊。坐落在323省道沿線的龍新片村莊風光秀麗;以泗洲島、泗恩洲島為代表的西江河畔村落風景獨特;桂江沿線的倒水碧浪彎一帶自然風光優美…… “十九大報告指出,要像對待生命一樣對待生態環境,形成綠色發展方式,建設美麗中國。”長洲區相關負責人說。該區實施“旅游旺區”發展戰略,是在全面保護生態環境資源基礎上,依托“美麗鄉村”建設,科學開發山水林田資源,用天藍、地凈、山青、水綠的鄉村環境發展鄉村旅游,讓鄉村更美、發展更好。 將分散資源圍攏成區、聚集成帶,長洲區著力構建323省道鄉村旅游區、西江濱水休閑旅游帶、桂江生態旅游帶“一區兩帶”旅游發展格局作為實施“旅游旺區”抓手。經過精心規劃建設,該區已經打造起泗洲島、富萬村兩個鄉村旅游區;323省道沿線以農耕文化園為核心,串聯起摩天嶺至倒水鎮一帶農家樂、觀光農業示范基地,并在市商貿物流園區前建起323省道鄉村旅游帶景觀導覽形象墻,鄉村旅游實現集群化、組團式發展。 人氣旺產業興夯實發展動力 今年“三月三”、國慶中秋長假等節假日期間,以泗洲村、富萬村為主導的長洲區鄉村旅游接待人數創下日接待3萬人次的峰值。在普通節假日,長洲區近郊的游客數量也超萬人次。紅火的游玩場面,映襯著該區實施“旅游旺區”戰略目標:人氣旺、產業興。 事實上,長洲區鄉村旅游正駛上鄉村發展的快車道。環水而居的泗洲村,周末閑暇上島的市民游客增多,村子新增農家樂十多家,村民在家門口實現就業創業。村民鐘世飛在自家小院經營特色小炒,吸引眾多市民游客前來就餐。如今,他把小院打造成為臨江小餐館,生意越來越紅火。“三月三”期間,鐘世飛的店鋪一天營業收入最高達5000元。在富萬村的盤古山莊農家樂,節假日期間眾多的顧客讓山莊往往“招呼不過來”,單日營業額最高可達上萬元。 鄉村人氣旺起來,進村“掘金”的客商也多了。今年7月,一企業相中富萬村距離市區近、生態環境好等優勢,計劃投資200多萬元,打造連片葡萄種植觀光采摘基地。很快,富萬村流轉土地60畝給企業。村委會主任李石佑說,這個基地不僅豐富村子發展鄉村旅游的項目,其開發建設過程也為村民提供了就業崗位,建成后還能拉動吃、住等相關產業發展,成為村子發展的引擎。眼下,連片土地已栽下葡萄苗,搭建起葡萄架,明年8月便可迎來豐收盛景。 鄉村發展的蛋糕越做越大,村子謀發展的平臺也在升級。在長洲區相關部門指導下,泗洲村成立泗洲島旅游開發公司,村主任陳志軍當上公司法定代表人。陳志軍說,公司是村集體所有,按照村集體意愿,統籌起村內環境、文化資源,統一開發、營銷。這樣一來,村內小打小鬧的發展少了,發展上了規模,更有規劃性。現在,公司正對接有關部門、企業,開發建造碼頭綜合廣場等項目,讓村子鄉村旅游發展資源更多、后勁更足。 人氣旺、產業興,今年1至10月,長洲區共接待入境游客8.85萬人次,實現國際旅游外匯收入3219.73萬美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