梧州日報訊(記者 楊苑君 通訊員 韋詩姬)為擴大貧困地區法律援助覆蓋面,市司法局推出一項新舉措,對貧困村群眾申請法律援助免予審查經濟狀況,并對貧困村法律援助實行預約上門和“一站式”服務,打通貧困地區法律援助綠色通道“最后一公里”。
這是今年以來,市司法局全面開展“精準發力、愛心幫扶、法律服務,打贏脫貧攻堅戰”活動的舉措之一。全市司法行政系統充分整合法律服務、法律保障和法治宣傳職能,調動律師、基層法律服務工作者的積極性,幫助貧困群眾解決法律問題。自今年5月以來,以“七個100%”(貧困村法治宣傳覆蓋率,2017年脫貧摘帽計劃貧困村法律顧問覆蓋率,有法律援助需求的貧困戶受援率,貧困村、貧困戶的矛盾糾紛調處率,服刑人員、戒毒人員貧困戶幫扶率,社區服刑人員貧困戶幫扶率,貧困刑滿釋放人員安置幫教結對幫扶率)為目標,司法行政系統主動對接融入,為貧困戶撐起了一把“保護傘”。 以“法律進鄉村”為載體,市司法行政系統在每個貧困村開展一次脫貧攻堅政策法治集中宣傳活動,組織普法講師團、法律顧問等定期為基層干部和群眾開展法治講座,并對全市265個貧困村的普法骨干進行全面培訓,不斷提高普法宣傳的針對性、實效性和趣味性。 司法部門還選派優秀法律服務人才擔任全市265個貧困村的法律顧問,貧困村法律顧問實現100%全覆蓋。法律顧問對貧困地區農民合作社、旅游開發等重大扶貧項目的立項、管理、經營等各個環節進行全程法律“體檢”和風險評估,提出法律意見,使法律服務資源下沉到法律服務需求最多最迫切的地方,解決法律扶貧“最后一公里”的問題。 目前,法律服務助力脫貧攻堅戰“七個100%”目標已經全部實現。半年多來,全市各級司法行政機關到貧困村開展法治宣傳284次,村(社區)法律顧問共為全市貧困村、貧困戶提供法律意見795次,提供法律咨詢1800多人次,開展扶貧工作專題法治講座422次,審查合同83份,參與矛盾糾紛調處57次。全市各級法律援助機構辦理貧困戶法律援助案件60件,提供法律咨詢4000余人次,為60名受援人挽回經濟損失126.19萬元,維護了貧困戶合法權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