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十九大精神為引領 開創工業經濟發展新局面 ——在全市廳級領導和處級主要負責人學習黨的十九大精神專題研討班上的學員代表發言 市工業和信息化委員會主任、黨組書記 梁欽 (2017年12月3日) 根據會議安排,我結合工業和信息化工作,就自己學習黨的十九大精神的感悟、收獲和體會向各位領導、同志們做個匯報。 一、深刻學習領會黨的十九大關于實體經濟的部署要求,為全市工業和信息化經濟發展營造良好氛圍 經過前期學習十九大精神,以及今天研討班的專題輔導,本人感受最深刻的有四個方面:一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的重大政治判斷,使我們對所處的發展階段、肩負的使命任務有了更為清晰和自覺的認知。二是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是報告的靈魂,對黨和國家事業的發展、對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具有根本性、長遠性的指導作用。三是將黨性貫穿報告始終,體現了強烈的黨性意識和政治本色,進一步堅定了我們的信仰和追求。四是發展實體經濟、激發和保護企業家精神、弘揚勞模精神和工匠精神的戰略部署,為我市在新形勢下加快工業經濟發展指明了方向,增強了全市企業、企業家投身發展實體經濟的信心。 工業興則經濟興,工業仍占據梧州經濟發展的主導地位。必須強化工業立市、工業富市、工業強市理念,積極為制造業和實體經濟“唱主角”搭建平臺,在全市上下形成重工業、抓工業、興工業、強工業的合力,為工業經濟提供良好的發展環境。 企業家精神、勞模精神和工匠精神是企業發展由大而強過程中必須具備的三種精神,梧州工業正處于加快轉型升級的跨越關口,大力培育和弘揚“三種精神”正當其時。 二、深入學習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大精神,以學習成效轉化為推動我市工業經濟發展的動力,全面完成市委、政府下達的全年目標任務 今年,面對不銹鋼園區企業轉型升級導致工業用電量大幅下滑的不利局面,在市委、政府領導下,全市工業經濟總體規模和綜合實力再上新臺階。1至10月,全市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完成工業總產值2138.8億元,同比增長16.1%;完成工業增加值573.6億元,同比增長5.9%,增加值增速逐月提高,創出年內新高;完成工業投資467.6億元,同比增長5.1%;全市工業園區完成工業總產值1775.6億元,完成全年目標的79.8%。 1至10月,不銹鋼企業用電同比減少45%,但全市工業用電同比僅下降1%,我市以陶瓷、鈦白粉、木材加工為代表的重點產業生產旺盛,有效彌補了用電缺口。1至10月,有色金屬、機械、建材、造紙與木材加工、電子信息、醫藥制造、紡織服裝與皮革等7類產業增速超過全市工業行業平均水平,占全市工業的比重由2016年的41.1%提升至2017年的45.6%,鋼鐵行業占比和影響在下降,其他主導產業占比和影響提升,我市工業經濟拉動因素更加多元化。 今年我市工業經濟總體保持穩定增長態勢,但也存在增加值率逐年降低、新增上規企業動力不足、重點產業拉動勢頭放緩、重大工業項目偏少等問題。在今年最后一個月的時間里,全市工業和信息化系統將堅決貫徹落實市委、政府關于“百日攻堅”“奮戰40天”的決策部署,量化分解工作目標,突出抓好重點產業、重點企業穩增長,力促工業企業開足馬力生產,加快推進重大工業項目建設,確保完成全年目標任務。 三、學習貫徹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以十九大精神引領推動我市工業和信息化經濟轉型升級 黨的十九大報告提出加快建設制造強國、推進全面深化改革等戰略舉措,對我市工業轉型升級起到重要的指引作用。我委將以黨的十九大精神為引領,謀劃好明年工作,進一步發展和提振梧州工業經濟。 一是抓學習宣講,切實把思想和行動統一到黨的十九大精神上來。全面落實中央、自治區、市委和政府的決策和部署,把學習宣傳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作為首要政治任務抓緊抓好抓實,并全面貫徹落實到我市工業和信息化工作中,加快全市工業經濟發展。 二是抓氛圍營造,創造良好的工業和信息化發展環境。進一步營造全市上下關心工業發展、支持工業建設、熱心服務企業的濃厚氛圍,凝聚崇尚創新創業正能量,尊崇企業家地位、尊重企業家價值、鼓勵企業家創新、發揮企業家作用,為梧州工業發展創造良好的“軟環境”。狠抓穩增長政策措施的落實,減輕和降低企業負擔,讓政策紅利實實在在惠及企業。 三是抓提質增效,挖掘工業經濟新增量。大力改造提升傳統優勢產業,重點抓好食品醫藥、機械制造、林產林化等基礎好、發展潛力大的傳統產業“二次創業”,幫助老牌企業煥發新生機、新活力。加快發展節能環保、新材料、新能源、先進裝備制造、新一代信息技術等新興產業,培育經濟增長新動能。壯大規模以上工業企業規模,全力推進大部分具有潛力上規的企業上規。 四是抓工業投資,促使工業項目落地見效。扎實推進重大項目建設,重點抓好工業項目的儲備、開工和投產,在項目儲備和存量提升上尋求突破,形成重大項目“開工一批、在建一批、投產一批、儲備一批”的喜人態勢。加大工業招商引資力度,圍繞傳統產業升級和再生資源、陶瓷、稀土、醫藥制造、臨港制造等產業的產業鏈構建,爭取引進更多大企業大項目。 五是抓運行監測,強化工業分析管理。做好煤電油運等生產要素保障,保證企業發展所需要的電力、土地、人力等要素供應,對規模以上企業生產經營情況進行動態監測,抓好重點產業和重點企業的監控,加強運行監測、分析和預警,建立工業品價格監測分析機制,及時發現和解決工業企業運行中的各種問題和困難。 六是抓智能制造,推進工業與互聯網融合。加大信息化基礎設施投入建設,加快實施梧州市“十三五”通信基礎設施建設工作,推進寬帶網絡優化升級。推動互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和實體經濟深度融合,促進生產過程智能化、生產裝備數字化、經營管理網絡化,提升企業核心競爭力。 七是抓全面從嚴治黨,為工業和信息化事業發展提供堅強保證。加強黨的領導,牢固樹立“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嚴格遵守政治紀律和政治規矩,始終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動上同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保持高度一致。扎實推進“兩學一做”學習教育常態化制度化,開展“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鞏固中央八項規定精神成果,繼續整治“四風”問題,堅決懲治腐敗問題,保證干部清正、政府清廉、政治清明,按照市委、政府統一部署,為工業和信息化事業改革發展提供堅強思想和組織保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