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江都市報訊 (記者 鄧發浩) 《西江都市報》讀者活動日當天,本報在梧州軍博園的入口處設立讀者報料站,吸引眾多讀者主動前來反映民生。許多熱心讀者與本報編記人員進行積極交流,分享看報感受,為本報提供寶貴建議。 
參加活動的讀者(左)與西江都市報的采編人員進行交流。西江都市報記者 何鎏 攝 家住萬秀區廣東路的讀者溫先生主動前來讀者報料站,為本報2016年刊登的關于廣東路寶石加工作坊的報道“點贊”。溫先生認為,新聞報道客觀反映寶石加工作坊對周邊居民的影響。溫先生說:“報道刊登后,相關部門及時整治了廣東路的寶石加工作坊,讓我們居民對媒體與職能部門的信任感大大增強?!?/p> 同時,溫先生也表示,雖然經過整治,但目前廣東路一帶又有寶石加工作坊死灰復燃。他建議記者在新聞報道刊登后,繼續對同一問題進行追蹤,督促職能部門落實工作,體現媒體監督力量。 市民身邊大小事一直都是本報所關心的內容?;顒蝇F場,多名讀者就污水橫流、道路破損、噪音及油煙擾民等民生問題,與本報編記人員進行深入溝通,部分讀者還反映近期出現的紅嶺片區臭氣問題、西堤三路兩輪車長期聚集且車聲擾民的情況。 除了積極報料,讀者還主動為本報提供辦報建議。今年70多歲的李樹新、陳小惠是《西江都市報》10多年的忠實讀者,他們希望記者在報道有關民生的政策內容時,對政策進行更為簡化的解讀,讓中老年人更容易理解到相關的內容。 中學教師李先生特別青睞《西江都市報》的相關系列報道,他說:“‘梧州建城2200周年’與‘茶船古道’的系列報道,資料翔實、圖文并茂,每一篇報道內容都引人入勝,希望報紙能多做文化類型的報道,在增加報紙可讀性的同時,也能增加市民的文化自豪感。” 新聞版面方面,社區工作者李女士建議增加健康版的版次或者版面,初中生小譚則認為本報關于科技方面的內容較少,希望增加科技技術與科普知識的報道。此外,還有許多市民建議本報在版面上增加天氣預報等便民信息。 對于廣大讀者的意見和建議,我們的編記人員也逐一仔細記錄,希望通過我們的努力與堅持,為廣大市民讀者提供更多更優秀的新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