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江都市報訊(記者 李玉瑩 通訊員 張瓊之)不少人在體檢時會發現自己貧血,以為這是小問題,平時加強營養即可,不會進一步就醫檢查。其實,貧血不僅是營養失衡引起,貧血背后有時還隱藏著惡性腫瘤、血液病等嚴重問題。因此,醫生提醒,發現貧血應引起重視,不同人群貧血原因不同,要查明原因具體分析。 貧血是隱匿疾病首要表現 35歲的市民胡女士體檢時發現貧血,她以為是來月經的關系,只要自己平時注意即可。后來B超檢查才發現自己貧血與子宮肌瘤有關。 據梧州市紅十字會醫院血液內科副主任醫師胡文強介紹,引起貧血的原因有很多,有缺鐵性貧血、巨幼細胞性貧血、溶血性貧血、造血障礙貧血、骨髓病貧血、感染性貧血、腫瘤性貧血,以及其他系統疾病的貧血等。過去貧血的主要原因是營養不良,近年來人們因減肥,飲食習慣不均衡,葷素搭配不合理,也會出現營養失調形成貧血。 輕度貧血一般表現不明顯,對人身體影響較小,所以許多人在體檢時才知道自己貧血。胡文強強調,貧血不僅只是由營養失調引起,往往也是一些隱匿疾病的首要表現,比如慢性感染、風濕性疾病、腎臟病變、血液病等。部分患者發現惡性腫瘤,就是因為貧血查尋原因進一步確診發現的。 消化道腫瘤如胃癌、食管癌、結腸癌等可因長期少量慢性失血或急性大出血導致貧血。因此對于老年人或絕經后婦女,一旦發現貧血,一定要追查原因,特別要注意排除消化道腫瘤。如果是由惡性腫瘤引起,能夠早發現早治療。 定期檢查血常規有必要 不同人群的貧血原因不同,要根據具體原因具體分析。如果是由疾病引起的,要盡快對癥治療。不管因為何種病因引起,都要注意養成良好的飲食習慣,糾正挑食、偏食,注意營養搭配。在日常飲食中,醫生建議要多吃含鐵豐富的食物,如動物肝臟、黑木耳、紅棗、瘦肉等,同時,搭配食用富含維生素C的新鮮蔬果,有效促進鐵的吸收。 醫生表示,定期檢查血常規是有必要的,而且方法簡單,價格便宜。建議市民一般三至六個月檢查一次血常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