梧州日報訊(記者 李欣鞠 通訊員 覃波)今年以來,岑溪市大隆鎮那蓬村加大特色產業培育力度,積極引導貧困戶發展種植業,鼓勵種養殖大戶和企業吸納貧困戶就業,促進困難群眾脫貧增收。
那蓬村自然條件較差,人均耕地面積僅0.3畝,收入來源以種養業、外出務工等為主。該村2016年建檔立卡貧困人口為59戶247人,貧困發生率達6.65%,今年計劃脫貧36戶151人,推動全村貧困發生率低于3%,實現整村脫貧。目前,該村各項指標已達到脫貧摘帽標準。 據了解,為了順利實現脫貧目標,大力發展以香芋南瓜為主的特色農業產業,幫助困難群眾增加收入。香芋南瓜口味獨特,且產量高、易管理,一年能種植兩造,每畝可產2000多公斤,市場價格也比普通南瓜高了不少。那蓬村黨總支書記黃展勇介紹,村里成立了岑溪市綠苑蔬果專業合作社,通過廣泛引導村民和貧困戶入社入股,免費提供種苗、技術給貧困戶并保價收購等形式,帶動香芋南瓜規模化種植。目前,合作社已發展香芋南瓜種植300多畝,年產值480多萬元,輻射種植面積超過1000畝,村里今年計劃脫貧的貧困戶也全部種上了香芋南瓜。此外,全村培育發展堅果、香蜜、百香果種植,并鼓勵養殖三黃雞,為實現脫貧增收打下了基礎。 在發展產業的同時,那蓬村鼓勵種養殖大戶和企業參與扶貧,吸納貧困戶就業。村民袁明堅在村里開辦了岑溪市億暉電器有限公司,生產電力電氣、家電五金等產品。這家位于家門口的工廠,為村民提供了近40個工作崗位,其中有五名員工是貧困戶。“每個月有約1500元工資,這是我家的主要收入。”貧困戶盧守蓉說。由于丈夫過世,一雙兒女尚小,盧守蓉要獨自扛起生活的重擔,工廠的工作不僅緩解了生活的窘迫,也便于就近照顧孩子。在就業、醫保、危房改造政策等幫扶下,盧守蓉在離工廠200米多遠處建起了新家。今年11月,一家人高高興興地搬進了新房,對明年脫貧更加充滿了信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