梧州日報記者 曾燕 通訊員 盧煥霞
近日,記者來到龍圩區大坡鎮河步村,走訪梧州陽之光農牧有限公司生豬生態養殖場看到,大小生豬在一排排雙層高的架床上或自由踱步或呼呼大睡,豬糞、豬尿從高床網孔落至地上。整個飼養區域干燥整潔,豬身上也干干凈凈,空氣聞不到想象中的豬糞臭味。 “豬在上層飼養,排泄物通過全漏縫地板都落到底層去。高架網床養殖的最大優點,就是從小豬進欄到大豬出欄實現全程免沖洗。”養殖場負責人徐紫陽介紹。樓房式的豬舍里,豬欄底層設置成斜度30~40度的水泥硬化集糞平面,方便人工清理豬糞;豬尿則通過一條收集溝,由暗管排放流入固液分離處理池。徐紫陽說,豬的排泄物收集到沼氣池后,通過微生物發酵處理,產生的沼氣可作為生活能源,沼液則可以直接施用于農作物,養殖廢棄物基本實現了綜合利用。 徐紫陽介紹,采用“高架網床養豬+沼氣池+種植”養殖模式后,豬舍衛生條件好,生豬也很少生病。“傳統養殖方式生豬活動都在豬圈平地上,隨地排泄和躺臥,環境衛生很差,豬容易生病。”龍圩區水產畜牧技術推廣站工作人員楊桂花說。高架網床生態養豬在養殖過程中,實現生豬與糞污隔離,同時通過微生物發酵動物糞污后臭味得以減少,糞污也得以循環利用。 據悉,今年市級、自治區級畜禽現代生態養殖專家組分別對龍圩區生豬規模養殖場地進行了認證驗收和再驗收,新利、陽之光養豬場獲五星級認證,新安、田洪養豬場獲四星級認證,博蘭達、南沖養豬場獲三星級認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