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的十九大勝利召開以來,長洲區長洲鎮泗洲村村民、下俚文化傳承人代表陳明仲反復通讀大會報告,圍繞“唱響十九大,圓夢大中華”主題,字斟句酌創作了60首下俚歌。 陳明仲是退休老教師,今年71歲。“必須始終把解決好‘三農’問題作為全黨工作重中之重”“第二輪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長三十年”“支持和鼓勵農民就業創業”……十九大報告關于“三農”工作的重要部署,陳明仲早已熟記于心。這位年逾古稀的退休老教師說,跟著黨走,新時代農民大有作為,農村大有希望。 大作為始于邁開步子前行,村民深入學習領會十九大精神,與黨中央同頻共振,干起來才能找對路子。“我想用‘自家話’給村民們說好十九大。”陳明仲說。 他用的“自家話”就是下俚歌。在泗洲村,上至耄耋老人,下到垂髫孩童,唱起下俚歌準一個溜。下俚歌音韻簡單,歌詞直白易懂,是把大道理說成“大白話”的好載體。 陳明仲的新作品儼然十九大報告的“通俗版”。“全黨工作重‘三農’,俚——農業問題列首宗,下俚……”一首《“三農”問題》用寥寥數語表明黨中央做好“三農”工作決心。“土地承包到期延,俚——延期再續三十年,下俚……”一首《定心丸》精煉概括了定方向、安民心的關鍵內容。每創作一首下俚歌,陳明仲都融入信任黨、擁護黨、跟黨走的樸素情感,句句歌詞表明了心跡:“生態文明建金山,俚——生態保護合力干,下俚”“民心向黨百業旺,俚——舉國落實十九大,下俚”…… 細品陳明仲作品,發現他把“自家話”換了“新說法”。傳統的下俚歌像七言律詩,陳明仲在部分新作末尾增加半句,豐富歌曲韻調,強化情感表達:“奮勇擔當莫嫌輕,俚——精準扶貧要共贏,下俚;十九大后更要拼,俚——目標明確新征程,新征程,下俚!”這復唱的半句,不僅讓整首歌回味悠長,更唱出了不落人后共擔責、擼起袖子加油干的精氣神。 增加“半句”也是用心之舉。這小半句在下俚歌和快板兩種民間藝術間架起轉接點,歌曲唱完,快板立馬重復念歌詞,愈發提神振氣。這一來,聽不懂泗洲話的村外人,知道歌曲唱了啥,傳唱范圍更廣了。“十九大報告提出要加強文化遺產保護傳承,我也探索創新下俚歌表現形式,讓下俚文化傳播有新成效。”陳明仲說。 這不,新作剛出爐,陳明仲便將作品送給全村五個村民文藝小組,村民鄭惠蘭、李月珍等村里的文藝骨干挑起傳唱大梁,通過悠悠下俚歌把十九大精神送進了百姓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