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江都市報記者 謝韻 通訊員 陳澤鑫 黃超光 在梧州蒼海公園南岸,一座裝飾精美的建筑讓人賞心悅目。若不是其藍色外墻上的“洗手間”幾個字,很難讓人察覺這是一座廁所。 這種“改頭換面”的廁所并非蒼海公園特有,在梧州市的各大景區景點、農村等地,市民都不難看到它們的身影,這都得益于梧州市積極推進“廁所革命”活動帶來的新氣象、新變化。然而,這些“建得好”的廁所卻“管得不怎么好”,當中既與市民、游客的素質有關,也與環衛部門的管理有關。 1.改造廁所提升形象 11月中旬,市民蒙小姐到蒙山縣出差并住了兩天。當地給她留下深刻印象的,除了湄江兩岸璀璨的夜景及古色古香的長壽橋外,還有干凈整潔的旅游廁所。 “永安王城景區古榕公園旁的旅游廁所,遠遠看去就像一座古代建筑。如果不看到相關的指示牌,我還以為這是景區建筑。”蒙小姐告訴記者,這座旅游廁所不僅外觀美麗,內里也十分干凈。  
2017年,梧州市經組織驗收評定11座A級旅游廁所11座中,3A級旅游廁所4座。上圖為蒙山縣永安王城景區古榕公園旁旅游廁所。下圖為該廁所整潔的內部環境。 梧州市旅發委提供 記者了解到,截至今年11月,梧州市共完成建設并投入使用的旅游廁所共41座,其中經組織驗收評定的A級旅游廁所11座。 在市區,“廁所革命”同樣給市政廁所帶來了新變化。2017年,梧州市新建、改造市政廁所36座,其中新建的8座按II類以上標準建設,選址位于次要道路綠化帶內,方便市民如廁,同時著重解決新興二三路廁所數量不足問題;改建的4座舊廁所分別位于政府廣場、西堤公園、玫瑰湖公園內,改建按II類標準執行,以提升梧州市重點旅游景點文明形象。 
12月19日,在梧州市玫瑰湖公園內的其中一座公廁,施工人員在進行改造施工。西江都市報記者 楊揚 攝 2.管理維護難以跟上 記者在采訪中了解到,因為人員、資金等方面的原因,部分廁所在管理維護上存在一定的“缺陷”。 龍母廟景區作為梧州市一個知名的旅游景點,受到廣大游客的喜愛。位于該景區旁的一座公廁,早在2007年進行了升級改造,室內墻面貼上了青綠色瓷磚,公廁一樓設有母嬰室、殘疾人專用廁所,二樓則是男廁和女廁。但記者在二樓的女廁發現,這里只有座廁而沒有蹲廁。 負責值守的管理人員李秀森告訴記者,他每天都會對該廁所進行兩次打掃,包括擦拭門窗、洗手臺,沖洗廁所、地板等。“游客對這個公廁還是比較滿意的,就是地面沒有排水孔,打掃困難。此外,有比較多的女性游客反映女廁沒有蹲位不方便。”李秀森說,因為女廁沒有蹲位,有些游客直接站到坐廁上如廁,把座廁弄得很臟。 而在人流量較大的中山花圃,這里的公廁衛生狀況卻不容樂觀。廁所內燈光昏暗,部分格位門已經破損,廁所內彌漫著一股難聞的氣味。同樣,位于梧州小吃街旁的公廁只有寥寥數個蹲位,且地面濕漉漉的,一些格位門也已破損。 梧州市環衛處黨委書記蔣榮生接受記者采訪時坦言,梧州市部分旅游廁所、市政廁所在管理上確實存在一些問題,這是由多方面因素造成的。一方面,環衛部門的職能下放至城區,有的城區為了節省經費,在市政廁所的管護人員安排上確有不足;另一方面,因管護人員不足、工資待遇偏低,以及部分廁所人流量少的原因,致使一些責任心較弱的管護人員疏于對廁所進行保潔和維護。與此同時,因城區市政廁所的不足,導致部分廁所人流量過大,保潔難度增加。 “按照打造宜居城市的要求,市區范圍內每平方公里需要有3座II類廁所,但目前梧州的情況是每平方公里只有0.7座II類廁所。”蔣榮生說,為了解決市民、游客如廁問題,市政部門急群眾之所急只能選擇安裝吊裝式廁所,但這類吊裝式廁所檔次不高。 梧州市旅游發展改革委員會的工作人員表示,在日常檢查中,他們也發現部分旅游景區尤其是小型景區、農家樂內,因為保潔人員的安排不足、保潔制度的執行不到位,導致廁所的管理維護跟不上,讓不少市民、游客如廁不方便。 3.探索“以商養廁”模式 廁所是衡量城市文明的標志之一,關系到一個城市的整體形象,也直接影響到游客和市民的滿意度。我們需要“建得好”的廁所,更需要將這些廁所“管得好”。 梧州市環衛處黨委書蔣榮生表示,如今,梧州市環衛處正在逐步規范旅游廁所和市政廁所的管理。首先,是固定開放時間,在節假日則延長開放時間,以方便市民如廁;其次,是對廁所管護人員按照相關要求開展考核,用制度考核方式強化管理人員的責任心。 “我們也在積極探索其他模式,解決因為經費不足導致管理人員責任心不強、廁所管理質量不高的問題。”蔣榮生表示,目前國內的不少城市,正在實施“以商養廁”,主要做法是采取“廁所+門面”模式,建設廁所的同時增加部分門面,將門面以較低價格或無償租給商家及管理人員,由他們支付廁所的管理、維護、清潔等費用并對廁所進行監管。“我們也打算進行這樣的嘗試,初步計劃在人流量比較大的數座廁所試行‘以商養廁’,既可增加管理人員的收入,同時也讓廁所的管護質量有所提升”。 記者從梧州市旅游發展委員會獲悉,從2018年至2020年,梧州市將新建、改建旅游廁所超過90座,推進廁所在城鄉間、景區內外合理布局,提高廁所建設質量,健全廁所管理指導,提升廁所文明水平。 進行“廁所革命”不僅是有關部門的工作。記者在走訪時發現,因為市內部分廁所在進行升級改造,有些市民就在廁所周邊的角樓、花叢旁大小便,不少廁所的座廁上,都留有市民的鞋印。 對于市民、游客來說,誰都不愿意在方便時碰上如此不文明的情況,因此,文明使用廁所、愛護公共廁所,更需要每一位市民、游客在心里也來一場“廁所革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