梧州日報訊(記者 陳可夫 通訊員 吳建坤)在蒼梧縣嶺腳鎮表水村,一排網箱浮在潯江江面上,咋看與普通網箱并無二致,事實上卻大不同:每個網箱經過改裝后分為三層,頂層養殖大頭魚和草魚,夾層養殖赤眼鱒,底層養殖鯪魚。 12月3日,建造這些網箱的金柏林農業發展有限公司董事長黎金群接受采訪時介紹:“網箱經過改造,實行不同魚種分層養殖,不僅增加了養殖密度,還可借助不同魚種的食性消化排泄物,實現養殖環境安全,減少對河水的污染。” 這是我市推廣生態網箱魚養殖的示范模式之一,而同樣推動網箱養魚轉型升級并取得成功的還有宏威漁業發展有限公司。該公司與中山大學的科研團隊合作研發網箱養魚數據收集系統,結合現已投入使用的自動化喂料設備,優化飼料配方動態調節,使養殖魚種攝入營養均衡,其品質更優。該公司董事長黃森說,現在他正籌備建設苗種繁育基地,總規劃300多畝,建成后可解決全市網箱魚苗苗種供應的難題。 據了解,近年來我市相繼實施江河野生魚類資源人工增殖技術研究與示范、大水面網箱草魚高效健康養殖技術示范、桂東大水面網箱養殖示范等項目,積累了豐富的技術經驗,漁業現代化建設與發展取得了新突破。為倡導綠色生態發展,我市正在實施產業轉型升級,瞄準穩定發展可控式江河網箱養魚業,升級改造傳統池塘養殖業,同時還依托科技發展工廠化、池塘工程化循環水生態養殖,利用政策優勢引導發展休閑漁業,推進產業融合發展。在科學發展水產健康養殖方面,各地通過推進農業部水產健康養殖示范場創建,今年建成了三家農業部健康養殖示范場,依托市、縣技術力量建立水生動物疫病監測體系,加強對重大水生動物疫病專項監測,科學指導重大水生動物疫病防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