梧州日報記者 陳曉雯
2017年12月初的一個晚上,吳妙君臥病在床多年的父親在睡夢中安詳?shù)仉x開了人世,這是她送走的第四位親人。 吳妙君是市人民醫(yī)院的一名普通護士。此前,她日復一日地精心照顧身患癌癥的前夫直至其去世,還要照顧臥病在床的丈夫父親、自己年邁的雙親等。樂觀堅強的她以柔軟的肩膀擔起了照顧家里老人的重責,用平凡的人生詮釋了孝老愛親的中華民族傳統(tǒng)美德。2017年11月,她獲得了第六屆全國道德模范提名獎。 風華正茂遇厄運 1987年,吳妙君與丈夫喜結(jié)連理,兩年后女兒出生,一家人生活不算富裕但也其樂融融。然而,厄運卻突然降臨在這個幸福的小家庭——1995年,風華正茂的丈夫被查出患有肝癌。吳妙君深知病情的嚴重性,卻表現(xiàn)出淡定和樂觀的一面,讓丈夫樹立起治療的信心。 吳妙君輾轉(zhuǎn)打聽到中山醫(yī)科大學附屬腫瘤醫(yī)院是當時華南地區(qū)治療肝癌條件最好的醫(yī)院,立即把丈夫送到該院就醫(yī)。當時,吳妙君的月工資僅三百多元,而丈夫看一次病就花掉一萬多元,耗盡了小家庭多年來的積蓄,還要到處借錢,但她仍堅持每半年就陪同丈夫到醫(yī)院就醫(yī)一次。 由于抗癌藥有副作用,丈夫幾乎每次吃藥都會嘔吐,但吳妙君總是無微不至地寬慰他鼓勵他。丈夫也因為對她的信任,樹立起求生的意志,以平常心接受治療,這對癌癥的治療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為了不耽誤醫(yī)院的工作,吳妙君主動辭去醫(yī)院婦產(chǎn)科副護士長的職務(wù)。上班時,她盡職做好醫(yī)院的各項工作;下班后,她為丈夫煲草藥湯、陪伴丈夫散步。每天起早摸黑,忙里忙外,累得腰酸背痛,甚至夜里腰痛得睡不著覺,但樂觀的她總是笑對生活的挫折。 俗語說;三分治療,七分照料。在她的悉心照料下,丈夫的病情逐漸穩(wěn)定,打破了肝癌病人活不過三年的“魔咒”。然而在2007年,丈夫病情復發(fā),癌細胞擴散。吳妙君打算賣掉房子為丈夫進行肝移植手術(shù),可惜丈夫因病情惡化過快,離開了人世。 重壓在身終病倒 丈夫剛?cè)ナ罆r,公公臥病在床,孩子還在上學,家庭的重擔壓得吳妙君喘不過氣來。她說,那段時間每到夜深人靜,自己就會不由自主地掉淚,害怕沒有勇氣去面對艱辛的生活。然而,每一個早晨,她都擦干眼淚,表現(xiàn)出女性堅強的一面。十多年如一日地辛勞操持,加上沉重的精神壓力,吳妙君積勞成疾患上了甲亢,1.61米身高的她,體重僅剩下80斤,堅持吃藥四年多病情才好轉(zhuǎn)。 2014年,不幸再度降臨吳妙君的家庭。她的父親由于腦中風并發(fā)其他疾病,進行了下肢截肢手術(shù),生活無法自理。家里兄弟姐妹中只有吳妙君從醫(yī),她又主動承擔起照料老人的義務(wù),把父母親接到家里照顧。 每天,當別人早已進入夢鄉(xiāng)的時候,吳妙君還在忙活著收拾家務(wù);當別人還沒醒來,吳妙君早已給父母準備好了飯菜,幫父親穿衣、洗漱、喂他吃早餐。匆匆吃完早餐,她又趕去醫(yī)院按時上班。吳妙君因過度的勞累,患上了肩周炎,肩部經(jīng)常酸疼脹麻,常要通過針灸來緩解疼痛。 堅強樂觀發(fā)光芒 2012年,吳妙君與現(xiàn)任丈夫認識、結(jié)婚。老實寬厚的丈夫同情吳妙君的苦難遭遇,婚后也盡力為妻子分擔照顧老人的重任。 但厄運卻接踵而至,吳妙君現(xiàn)任丈夫的父親因患上腦腫瘤、慢性支氣管炎等疾病,需要住院治療。于是,吳妙君每天中午下班后顧不上休息就去病房探望照看老人,從穿衣喂飯、照顧起廁到翻身按摩。面對兒媳的悉心照料,公公經(jīng)常感動得流下眼淚。 去年至今,三位老人陸續(xù)離開了人世。吳妙君說,自己還有兩個月就退休了,這兩年她常常夢想著退休后騰出更多時間陪伴老人喝茶、逛街,然而如今“子欲養(yǎng)而親不在”,很遺憾。 雖然老人去世了,但吳妙君孝順老人的優(yōu)良品德感動周圍的人,也影響著下一代。吳妙君的女兒從小十分聽話懂事,一直都是品學兼優(yōu)的好學生。她說:“我特別感謝母親,她教會了我自強、樂觀、豁達和孝順父母。” |